蔡松年作为金代文坛的重要代表,其诗词创作兼具南北文风之长。他早年受苏轼影响,词作豪放清旷;后期经历战乱,作品渐趋沉郁。其《明秀集》中的词作以'清劲'见称,善于将个人身世之感与家国情怀相融合,开创了金代词坛新气象。在诗歌方面,他提倡'以唐人为法',对金代诗风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总体而言,诗人上承北宋余韵,下启金代文学,其作品既保留着宋代文人的雅致,又融入了北方文学的刚健特质,在金元之际的文学转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蔡松年(1107—1159),字伯坚,号萧闲老人,真定(今河北正定)人。金代文学家,与吴激齐名,并称"吴蔡"。他原为宋臣,后仕金,官至右丞相,封卫国公。其词作风格清丽,多写隐逸之思,代表作《念奴娇·离骚痛饮》抒发了对故国的怀念。诗人工于诗文,尤擅词章,其作品融合了南北文风,对金代文学发展有重要影响。晚年自号"萧闲老人",著有《萧闲老人明秀集》。他的创作既保留了宋词的婉约传统,又融入了北方文学的豪放气质,在金元文学史上占有独特地位。
蔡松年(1107-1159),字伯坚,号萧闲老人,真定(今河北正定)人。金代文学家,与吴激并称"吴蔡体"。北宋宣和末年随父降金,仕至右丞相,封卫国公。工诗文,词作尤清丽,多写故国之思与宦途感慨。代表作《念奴娇·离骚痛饮》抒写人生失意,风格豪放中见沉郁。晚年自编《明秀集》,今存三卷。其子蔡珪亦为金代文学名家,世称"蔡氏文学世家"。卒谥"文简",享年五十三岁。其创作融合南北文风,对金代文学发展影响深远。
蔡松年是金代著名文学家,其代表作《明秀集》收录诗词百余首,尤以《鹧鸪天·赏荷》《水龙吟·夜宿邯郸》等词作闻名。他的作品融合南北文风,既有北宋婉约派的清丽含蓄,又具北方文学的雄健之气。在艺术表现上,善用比兴手法,如"藕花雨湿前湖夜,桂枝风淡小山时"等句,意象清新脱俗。内容多抒写隐逸情怀与人生感慨,反映了金元易代之际文人的复杂心境。其词语言精炼,音律谐美,在金代词坛独树一帜,对元好问等后代诗人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