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尚是南宋中后期颇具特色的诗人,其《华亭百咏》以组诗形式系统吟咏华亭风物,开创了地域文化诗歌的新范式。他的诗风平实自然,善以简淡笔触勾勒吴地人文景观,将方志记载转化为诗性表达,在纪实性与艺术性之间取得平衡。虽未形成广泛诗派影响,但其以诗存史的地方书写方式,为后世地域文化诗歌创作提供了范例。诗人作品虽存世不多,却填补了南宋乡土题材诗歌的空白,其融合地理志与诗歌的尝试,在宋代地域文学发展中具有独特价值,堪称吴地风土诗的重要先驱。
许尚(生卒年不详),南宋诗人,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其生平事迹鲜见于史册,仅知曾于淳熙年间(1174-1189)编撰《华亭百咏》,以七言绝句形式歌咏华亭风物,每诗皆附自注。诗作多描绘江南水乡景致,语言清丽自然,颇具晚唐风韵。《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诗"格意虽近江湖末派,而措词修洁,尚不失雅音"。其作对研究宋代华亭地区人文地理具有重要文献价值,现存诗作主要见于《华亭百咏》及《宋诗纪事》等辑本。
许尚(约12世纪),南宋诗人,字号不详,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其生平事迹史料记载甚少,仅知曾于淳熙年间(1174-1189)活动,以《华亭百咏》组诗闻名。该组诗以七绝体咏华亭风物百处,每首题下自注地理沿革,兼具文学价值与方志意义。其诗风平实晓畅,多寓兴亡之感,如咏陆机遗迹"荒芜人不到,落日啼黄鹂"等句,可见其怀古之思。元代徐硕《至元嘉禾志》收录其诗,称其"赋华亭事,曲尽其妙"。今存诗作主要见于地方志及《宋诗纪事》,为研究南宋江南地域文学的重要个案。
宋代诗人存世作品较少,其代表作《华亭百咏》以组诗形式歌咏华亭(今上海松江)风物,展现江南水乡的秀美风光。他的诗作语言清丽自然,善用白描手法勾勒景物,如"月落乌啼霜满天"般简净传神。题材多聚焦地方风土,将地理景观与人文情怀相融合,在写景中暗含历史沧桑之感。诗人诗风继承了晚唐体清婉传统,又带有宋诗理趣,虽非大家,却在展现地域文化特色方面独具价值,为研究宋代吴地文学提供了珍贵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