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以夫(1189-1256),南宋词坛名家,其词作以婉约清丽见长,尤擅咏物抒怀。作为江湖诗派后期代表人物,其作品既承周邦彦之典雅,又融姜夔之清空,形成'幽秀疏朗'的独特风格。《虚斋乐府》所载百余首词,以《扬州慢》《金盏子》最为人称道,其咏梅词更被王弈清评为'不染尘俗'。虽政治地位显赫官至同知枢密院事,却在词学主张上反对艰涩,追求'不惟清空,又且骚雅'的艺术境界。尽管存世作品数量有限,但其精工雅致的词风对宋末词坛影响深远,与吴文英并称'二窗',堪称南宋雅词的重要传承者。
赵以夫(1189-1256),字用父,号虚斋,福建长乐人。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兼侍读。作为南宋后期重要词人,其词作风格清丽婉约,尤擅咏物,与吴文英并称"二窗"。著有《虚斋乐府》二卷,存词68首。代表作《扬州慢·琼花》以琼花喻故国,寄托深沉的家国之思。其词讲究音律,语言精炼,善用比兴,在继承周邦彦典雅词风的基础上,融入个人身世之感。晚年退居乡里,以诗酒自娱,卒谥"文敏"。诗人与刘克庄交往密切,共同推动了南宋后期词坛的发展。
赵以夫(1189-1256),字用父,号虚斋,福建长乐人。南宋嘉定十年(1217)进士,历任漳州、庆元府通判,后知处州、温州等职。淳祐间累官至同知枢密院事,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工诗词,尤擅咏物,词风清丽婉约,与刘克庄、吴文英等交游唱和。著有《虚斋乐府》,存词68首,多写羁旅愁思与咏物寄情。其《扬州慢·琼花》为传世名篇,以琼花喻故国之思,含蓄深沉。晚年退居乡里,卒年六十八。《宋史》无传,生平散见于方志及宋人笔记。
赵以夫是南宋后期重要词人,代表作有《龙山会·九日》《扬州慢·琼花》等。其作品多咏物抒怀,以琼花词最为著名,通过"天上飞琼"等意象展现清空骚雅之风。艺术上承袭姜夔格律派传统,讲究音律精严,语言凝练含蓄,善用典故而不显堆砌。其词风介于豪放与婉约之间,既有"二十四桥犹在"的历史苍凉,也不乏"冰肌玉骨"的物态描摹。晚年作品更趋沉郁,常借咏史寄托家国之思,体现了南宋遗民文人的典型心境,在宋末词坛具有独特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