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赵以夫
佳节明朝九。
彩舫凌虚,共醉西风酒。
湖光蓝滴透。
云浪碎、巧学波纹吹皱。
碧落杳无边,但玉削,千峰寒瘦。
留连久,秋容似洗,月华如昼。
回头南楚东徐,暝霭苍烟,处处空刁斗。
山公今健否。
功名事、付与年时交旧。
白发苦欺人,尚堪插、黄花盈首。
归去也、东篱好在,觅渊明友。
龙山会·佳节明朝九
赵以夫
佳节明朝九。彩舫凌虚,共醉西风酒。湖光蓝滴透。云浪碎、巧学波纹吹皱。碧落杳无际,玉削千峰寒瘦。留连久,秋容似洗,月华如昼。
回首南楚东徐,暝霭苍烟,何处今宵酒。山公今健否。功名事、付与年时交旧。白发苦欺人,尚堪插、黄花盈手。归去也,东篱好在,觅渊明友。
这是一首秋日小聚的词作。词人把酒临风,赏心悦目,故而词风疏爽,颇有秋味。
上片写佳节即将来临之际,彩船凌空,在湖上流连,与朋友一起把酒赏月。“佳节明朝九”三句,点明季节和时令,并暗示人们要及时行乐。“九”是阳数之极,代表吉祥。“凌虚”,凌空也,意为凭虚凌空。此句笔力挺健,气象宏大。“共醉西风酒”三句,写到饮酒。此句中的“西风”二字,暗指酒。“湖光蓝滴透”三句,笔力奇崛。湖面水平如镜,倒映天空;云层涌起,云浪碎散,好像在波面上吹皱,又像海涛互相拍击。“滴透”“吹皱”“巧学”等词,形象生动地状物拟人。“云浪”也即“云涛”,词中用以拟人不仅贴切,而且增添了秋的韵味。“月华如昼”,天色明亮,是眼前的实景,由天光水色融为一处,可以推见湖心泛舟的清美乐况。这五句一气赶成,笔意横出,“语无回互”,令人百读不厌。过片处“碧落”三句,与上片“彩舫凌虚”等句相照映,是说此时此地,“我”站在千峰环列的湖滨之上,面对着广袤无际的夜空和如洗的秋色。“留连久”三句,又照映了“明朝九”三句所写的眼前美景。至此则“我”因何而留连不去,不言自明。于是词人又联想到:如此良辰美景,不要辜负良朋好友。这里“秋容似洗”四字颇见妙趣。一洗之后便如万顷浊污俱空,显得清朗极了。“月华如昼”,说明月已明朗亮堂了。“洗”“照”二字入词笔致轻灵,使景色变得十分清新宁静。写到这里时作者又联想到:当年山简在兰亭的畅饮还有功名旧友同欢的情景如今已经荡然无存了。而自己如今所面对的却只有那洒落的寒烟和已经消逝的往事了。“山公”这里指晋代山简(公元二六○~三一七年),字季伦。“山公今健否”,用的是山简在习家坞欢宴当时王羲之等四十一人的兰亭故事。《晋书·山简传》载:“初有督邮事会,(山简)取酒数升径造高阳池……每携斗酒独酌,时或无酒,(桓)温求酒于(山简),简性既俭吝,(温)以此忿之。”桓温当时任大司马、录尚书事、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等职(地相当于大军区司令员),而山简不过是一州刺史而已。但词人用此典却是表达对当时朝廷中功名未立者的惋惜之情。“功名事、付与年时旧友”,也有不少愤慨之意在。但在这词的最后终于又回到了欣喜之中:“归去也、东篱好在、觅渊明友。”东篱原指赏菊之地。西晋诗人陶潜有“采菊东篱下”(《饮酒》)句为人所熟知,后以“东篱”作为赏菊的代称。“好在”,一词涵义丰富。一方面说明“采菊东篱下”为世所知;另一方面也可理解为陶潜的飘逸风度依然不减当年。“东篱好在”,即指归园田居之意,“觅渊明友”则是求贤不得之意了。结句语势开展,作者借用了晋陶渊明、唐白居易诗中的典故和意境刻画了诗人自己面对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