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作为清代文学巨匠,其诗词创作虽为《红楼梦》所掩,却自成高格。他的诗作承晚唐余韵而自出机杼,尤擅以白描笔法写沧桑之感,如'满纸荒唐言'等句,将个人身世之悲升华为普遍的生命体验。其词作则融合花间派的婉约与苏辛的疏放,在清代词坛独树一帜。更可贵者,他将诗词艺术完美融入小说创作,使大观园题咏成为展现人物性格的重要媒介,开创了'以诗证事'的小说美学。尽管存世作品不足百首,但其诗词中蕴含的叛逆精神与人文关怀,对后世王国维、鲁迅等大家产生深远影响,堪称中国传统诗词向现代转型的重要桥梁。
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杰出文学家。祖籍辽阳,生于南京,出身显赫的江宁织造曹氏家族。少年时经历家族衰败,中年后移居北京西郊,生活困顿。他以毕生心血创作《红楼梦》(原名《石头记》),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展现封建社会的广阔画卷,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经典形象。其诗作散见于《红楼梦》及友人记载,风格沉郁隽永。晚年贫病交加,约48岁逝世,留下未完成巨著,由高鹗续补后刊行。《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诗人亦因"字字看来皆是血"的创作精神,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不朽巨匠。
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杰出文学家。祖籍辽阳,生于南京江宁织造府。其曾祖曹玺、祖父曹寅、父曹颙三代世袭江宁织造,家世显赫。少年时经历家族被抄之变,迁居北京,家道中落。晚年寓居北京西郊,贫病交加,"举家食粥",仍坚持创作。他以十年心血著成《红楼梦》(原名《石头记》),通过贾府兴衰展现封建末世图景,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经典形象,将中国古典小说推向巅峰。该书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乾隆二十七年(1763)除夕,在贫病中逝世,终年约48岁。
清代诗人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红楼梦》,这部作品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此外,他还著有《废艺斋集稿》等诗文作品,但大多散佚。《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封建社会的世态人情。作品特点鲜明:语言优美典雅,人物刻画生动传神,结构宏大精巧,情节跌宕起伏。诗人善于运用诗词歌赋融入叙事,使作品兼具文学性与艺术性。他以深刻的洞察力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人性悲剧,展现了高超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