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长方为南宋隐逸诗人,其诗作以清雅淡远见长,尤擅五言。虽未跻身一流大家之列,却在南宋诗坛独树一帜。其诗承江西诗派余绪而能自出机杼,语言洗练,意境幽邃,多写林泉之趣与隐逸之思。如'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等句,可见其造境功力。在词作方面虽传世不多,但小令颇得花间遗韵。总体而言,诗人以隐者视角构建的诗学世界,为南宋诗坛提供了别样的审美维度,其恬淡自适的诗风对后世江湖诗人影响颇深,堪称南宋隐逸诗派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陈长方(1108-1148),字齐之,号唯室,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南宋绍兴八年(1138)进士,授江阴军学教授。其学承二程,为闽中理学先驱,与林光朝并称"二陈"。著有《唯室集》《步里客谈》等,诗风清雅,多寓理趣。如《题定武本兰亭》"不须苦恨厌家鸡,自是盐车后月题"等句,展现其融合理学与诗学的特点。晚年讲学吴中,从游者众,绍兴十八年卒,年四十一。《全宋诗》录其诗三十余首,其作品体现了南宋初期理学诗人的典型风貌。
陈长方(1108—1148),字齐之,号唯室,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南宋绍兴八年(1138)进士,授江阴军学教授。师从理学家王蘋,潜心程氏之学,与林光朝并称"王门二杰"。因反对秦桧议和,罢归讲学,门人尊称"唯室先生"。著有《唯室集》《步里客谈》等,其诗多抒写隐逸之志与家国忧思,风格清峻。绍兴十八年卒,年仅四十一岁。《宋元学案》专立《唯室学案》记其学术,朱熹曾整理其遗文。今存诗三十余首,散见于《全宋诗》及地方志。
宋代陈长方(字齐之)存世诗作不多,但风格独具。其代表作《题定武本兰亭》以金石题跋见长,展现学者气质;《书杨文公谈苑后》则通过怀古笔调,流露对先贤的追慕之情。其诗特点鲜明:一是注重考据,常以史学眼光入诗,字句严谨;二是善用典故却避免艰涩,如《感兴》中"百年等逆旅,一饭亦前缘"化用佛理而自然;三是情感内敛,往往在简淡语言中寄寓深沉哲思,体现宋诗"以理入诗"的典型特征。其作品虽数量有限,却以学养深厚、意境清远在宋代诗坛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