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文儒见和四诗钦叹高妙谨用韵为答卒章问讯汝》宋陈长方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陈长方

《文儒见和四诗钦叹高妙谨用韵为答卒章问讯汝》原文

公居吴淞滨,声名到童儿。弓旌羔雁招,尚落沧海遗。淡然如秋容,杳渺无津涯。扁舟载西子,独此见子皮。兼收及我辈,一视白与缁。他年高士传,读者当见思。不但首阳士,廉百世师。

现代文赏析、翻译

当然可以,以下是我根据诗意以及相关背景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首先,诗人描述了这位名声传及童稚,引来官府征召的居于吴淞滨的宋人。在这里,“公居”则意在讲述这个人在官居府衙,而不谙农桑劳苦的时候,“声名”竟也至使得小儿都听说知晓,可以看出这个人在这个时候的风评,可以说是正人君子的楷模了。在这里诗人在寥寥数字间将这些传达到了诗篇里。

之后,“弓旌羔雁”则是形容这位人的召唤。这里的“弓旌”象征着对于人才的吸引,诗人以此表明这位居于吴淞滨的人也善于用人之道。“羔雁”指代贤者之人,这样,又再次证明了这个人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尚落沧海遗”,他的吸引人才的举动还未能让这些贤人及人才走到他身边,还在被人忽视遗忘中漂泊落寞着。这是一种借史表达人性的方法,同样也有自比的意味,能见出其智慧与犀利。

然而即便面临这种困局,“淡然如秋容,杳渺无津涯”展现的却是一副洒脱之情,他就像秋天的容颜一样淡然,深远,无边无际。这表达了他对于这种境况的淡定与从容。

“扁舟载西子,独此见子皮。”这两句则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的场景:他想象自己驾一叶扁舟,就像西子一样美丽动人,而这位居于吴淞滨的人也看到了他的皮囊之内那颗真挚的心。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位人的欣赏与敬佩。

“兼收及我辈,一视白与缁。”这是诗人对于这位人的期待,希望他能兼收并蓄,无论白丁还是缁衣之人,都一视同仁。这是诗人对于社会公正公平的期待,也是对于自己能够得到赏识的期盼。

最后,“他年高士传,读者当见思。不但首阳士,廉百世师。”这两句则是表明这位人的影响之大,他的事迹应当被后世高士传颂,让后世人当深思其言其行。这里不仅有对于这位人的赞美,也有对于后世的期许。

在整首诗中,诗人借史抒怀,将人性的诸多面貌展现出来,既表达了自己对于这位人的敬佩与赞赏,也抒发了自己对于社会公正公平的期盼。可以说是一首充满了人文关怀的好诗。

至于现代文译文,由于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是复杂且微妙的,现代文的翻译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丢失原有的韵味和诗意。所以我更倾向于保留诗歌的原意和意象,以便更好的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