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戴望舒简介,戴望舒的诗有哪些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诗坛的重要代表,其诗作以忧郁婉约的意象和独特的音乐性著称。他开创性地将西方象征主义与中国古典意境相融合,在《雨巷》等代表作中构建出朦胧唯美的诗意空间,塑造了'丁香姑娘'这一经典文学意象。作为'现代派'诗歌的奠基人之一,其创作突破了传统格律束缚,以自由体形式探索现代人的精神困境。诗人的翻译成就同样卓著,系统引介法国象征主义诗歌,深刻影响了卞之琳等后辈诗人。尽管创作量不算丰厚,但他以精妙的语言艺术和深邃的情感表达,成为连接古典传统与现代诗歌的关键人物,至今仍被视为20世纪中国最具美学价值的诗人之一。

戴望舒简介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派诗歌代表人物之一。早年就读于上海震旦大学,后留学法国。他是20世纪30年代"现代诗派"的核心成员,以象征主义手法和忧郁唯美的诗风著称。代表作《雨巷》运用朦胧意象和音乐性语言,塑造了"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经典形象,成为中国新诗史上的里程碑。其诗集《我底记忆》《望舒草》等融合中西诗艺,在格律创新与情感表达上独具特色。抗战期间流亡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1950年因哮喘病逝于北京,年仅45岁。其诗歌对卞之琳、何其芳等诗人产生深远影响。

戴望舒生平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派诗歌代表人物。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后转入震旦大学学习法文。1925年开始发表诗作,1928年出版诗集《我的记忆》,以《雨巷》一诗成名,被誉为"雨巷诗人"。1932年赴法国留学,深受象征主义诗歌影响。抗战期间在香港从事文化救亡工作,主编《星岛日报》副刊。1941年被日军逮捕,狱中坚贞不屈。战后回上海任教,1950年因病逝世。其诗作融合中国古典意境与西方现代技巧,代表作还有《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对中国新诗发展影响深远。

戴望舒代表作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包括《雨巷》《我的记忆》《烦忧》等。其中《雨巷》以其朦胧唯美的意象和婉转的韵律广为传诵,塑造了"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经典形象。他的作品特点鲜明:一是善于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具体意象表达抽象情感;二是语言清新自然,既有古典诗词的韵味,又融入现代口语的流畅;三是情感细腻含蓄,常流露出忧郁伤感的基调。诗人的诗歌在形式上突破了传统格律的束缚,开创了中国现代诗歌的新风格,对后来的朦胧诗派产生了深远影响。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