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将孙作为南宋遗民诗人,其诗词创作在宋末元初文坛具有独特价值。他承袭江西诗派余绪而自出机杼,尤以七律见长,《养吾斋集》中'乱后书怀'等作沉郁顿挫,将家国沦丧之痛化为'山河破碎墨痕深'的苍凉意象。其词作融合稼轩豪放与白石清空,如《摸鱼儿》以'铜驼荆棘'暗喻故国之思,开拓了遗民词的新境界。虽因朝代更迭未获广泛传播,但诗人上承文天祥的爱国诗脉,下启汪元量等遗民诗人,在宋诗向元诗过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堪称'宋末诗坛之殿军'。
刘将孙(生卒年不详),字尚友,号养吾,宋末元初诗人、文学家。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为南宋爱国词人刘辰翁之子。其诗风承袭家学,多寓家国情怀与遗民之思,文辞清丽含蓄。入元后隐居不仕,与父并称"庐陵二刘"。著有《养吾斋集》,今多散佚,《全宋诗》辑录其诗三十余首。代表作《忆旧游·登蓬莱阁》以苍茫烟雨暗喻故国之悲,延续辛派词风而自具疏朗之气。其文学理论主张"文以气为主",强调创作须有真情实感,对元代江西文坛影响颇深。
刘将孙(1257—?),字尚友,号养吾,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遗民词人刘辰翁之子。宋末进士,入元后曾任延平教官、临汀书院山长。其诗文承家学,风格清峭,尤工词章,与父齐名,时称"父子词人"。晚年隐居不仕,以遗民自居,作品中多寓故国之思。著有《养吾斋集》四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为《养吾斋集》三十二卷。其词作《沁园春》二阕颇负盛名,后人评其"笔力遒劲,有坡公遗响"。生平事迹散见于《元诗选》《江西通志》等文献。
刘将孙是南宋遗民诗人,其代表作《养吾斋集》收录诗作百余首,其中《秋日感怀》《登快阁》等尤为著名。他的作品多抒发亡国之痛与故土之思,如"江山满目今非昨"等句,常以秋景、暮色为意象,渗透着深沉的黍离之悲。艺术上继承江西诗派遗风,善用典故却避免艰涩,语言简净而意境苍凉,如"孤灯照影夜迢迢"等句,在平实中见沉郁。其七律尤见功力,对仗工稳而气韵流动,展现了宋末诗人特有的沧桑笔调与历史厚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