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刘攽
结束大使车,张旃理轻策。
八荒已信浮,万里无直责。
由来昆弟欢,庸非一日积。
冠带引弓民,长城限疆埸。
边人安昼眠,老不逢斗格。
将帅剽甲兵,褒衣垂韨縌。
金缯出王府,百万载书籍。
候馆如鱼鳞,相望交国客。
外门名家驹,长大俨且硕。
诵诗三百篇,岂减崔亭伯。
斯焉思无邪,群书矧探赜。
指掌幽冀州,左右皆阡陌。
皇华一何远,区脱为我役。
前驱弩在覢,郊候抹红额。
天声畅无外,不必关塞斥。
但看书同文,依然具点画。
夷羞珍湩酪,胡舞喧匏革。
猎围得狐兔,割鲜亦奚择。
儒生自古贵,忠信行蛮貊。
虽令博望侯,何敢轻逢掖。
《次韵穆父送仲至使北》现代文译文与赏析
【现代文译文】 整装待发的大使车队,旌旗舒展策马轻驰。四方疆域已如浮云过眼,万里征程不惧艰险。手足情谊由来深厚,岂是一朝一夕能成。衣冠之士引领边民,长城蜿蜒界定疆界。边塞百姓安居昼寝,老者未曾遭遇战火。将帅们卸下铠甲兵器,宽袍大带垂挂佩饰。金银绸缎出自王府,典籍文献车载万卷。驿馆林立如鱼鳞密布,各国使节往来相望。名门子弟如良驹初长,气度庄重身形魁梧。熟诵诗经三百篇章,文采不逊崔亭伯辈。在此心怀纯正无邪,群书奥义更待深究。指点幽冀山河形胜,纵横阡陌尽在掌握。皇家使节何其远行,边陲小城为我所用。前锋弓弩暗中戒备,郊迎官吏额点朱砂。天朝威名远播域外,何须关塞严阵以待。但见文字相通如故,笔画结构依然可辨。异域美食奶酪为珍,胡乐喧腾鼓笙齐鸣。围猎获得狐兔野味,宰割鲜肉何必挑选。儒生自古尊贵非常,忠信能行蛮貊之地。即便汉代博望侯在世,又岂敢轻视读书人。
【诗歌赏析】 这首送别诗以雄浑笔触勾勒出宋代外交使节的威仪与使命,展现了三个独特艺术维度:
一、时空交错的叙事结构 诗人以"大使车"启程为切入点,构建起"八荒-万里"的宏大空间,又通过"由来昆弟欢"将时间纵深拉长。在"冠带引弓民"与"长城限疆埸"的对比中,完成从现实边境到历史维度的自然切换,形成时空折叠的艺术效果。
二、文化对比的镜像书写 诗中刻意营造文明对话场景:"金缯出王府"对应"夷羞珍湩酪","书同文"呼应"胡舞喧匏革"。这种镜像书写既凸显"儒生自古贵"的文化自信,又以"猎围得狐兔"的生动细节消解了文化隔阂,体现宋代文人开放包容的心态。
三、使节形象的立体塑造 通过"外门名家驹"的世家风范、"诵诗三百篇"的学养积淀、"指掌幽冀州"的军政才能三个层次,塑造出兼具文人气质与外交智慧的使臣形象。结尾"虽令博望侯,何敢轻逢掖"的反诘,更是对文治传统的崇高礼赞。
全诗在五言古体的严谨格律中,巧妙融入边塞风物与外交场景,既有"前驱弩在覢"的军事戒备,又有"郊候抹红额"的礼仪细节,展现出宋代外交"软硬兼施"的独特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