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北亭与吏民别诗》南北朝谢灵运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南北朝] 谢灵运

《北亭与吏民别诗》原文

刀笔愧张杜,弃繻惭终军。

贵史寄子长,爱赋托子云。

昔值休明初,以此预人群。

常呼城旁道,更歌忧逸民。

犹抱见素朴,兼勉拥来勤。

定自征伐檀,亦已验惟尘。

晚末牵馀荣,憩泊瓯海滨。

时易速还周,德乏勤济振。

眷言徒矜伤,靡术谢经纶。

矧乃卧沈疴,针石苦微身。

行久怀邱窟,景昃感秋旻。

旻秋有归棹,昃景无淹津。

前期眇已往,后会邈无因。

贫者缺所赠,风寒护尔身。

现代文赏析、翻译

《北亭与吏民别诗》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永嘉太守任满离任时所作,展现了他复杂的心绪。诗中既有对自身政绩的谦逊评价,又有对百姓的深切关怀,更透露出仕途失意、病体缠身的无奈。

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前八句回顾任职经历,以张汤、杜周等历史人物自比,表达自谦之意;中间十二句抒发当下感慨,既有对时局变迁的无奈,也有病痛缠身的苦闷;最后八句写离别之情,在秋景中寄托深沉的人生感慨。

诗中"犹抱见素朴,兼勉拥来勤"等句,体现诗人作为地方官对淳朴民风的珍视;"贫者缺所赠,风寒护尔身"则展现了他对百姓的真挚关怀。艺术上,诗人善用典故与自然意象结合,如"旻秋有归棹,昃景无淹津",将人生际遇与季节变迁相映衬,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现代文译文:

我愧不如张汤杜周的治政之才, 羞惭难比终军弃繻的豪迈气概。 推崇史家司马迁的实录精神, 喜爱扬雄辞赋的文采风流。 往昔适逢盛世之初, 因此得以跻身仕途。 常在城边道路巡察, 更作歌谣体恤民情。 始终保持着朴素本色, 同时勉励百姓勤勉耕作。 本想像《伐檀》那样有所作为, 却只验证了尘世的虚妄。 晚年牵挂着残余的荣名, 暂歇在这瓯海之滨。 时光飞逝如周而复始, 德行不足难振朝纲。 空怀眷念徒增伤感, 无才应对治国大计。 况且如今重病卧床, 针灸之苦折磨此身。 久居他乡怀念故里, 日影西斜感秋意浓。 秋日尚有归舟可乘, 斜阳却无渡口可留。 前路渺茫已成过往, 后会无期难再相逢。 身为贫官无物相赠, 唯愿寒风不侵尔身。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