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清] 屈大均
湖南雪尽时,一夜草离离。
春色如流水,王孙尚未知。
雁归沙塞早,月照石堂迟。
憔悴江潭上,谁听渔父辞。
《寄从兄泰士》现代文译文:
当湖南的积雪消融殆尽 荒草在一夜间蔓延成片 春色像流水般悄然浸染 远方的游子却还未察觉这变迁
大雁早早飞回塞外沙洲 月光迟迟徘徊在山间石楼 我在江潭边形容枯槁 有谁还会聆听渔父的吟讴
赏析:
这首寄怀诗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三个维度的时空画卷:
1. 自然时序的流转 诗人以"雪尽""草离离"的物候变化,构建出冬去春来的时间轴线。"春色如流水"的比喻新颖独特,既写出春光蔓延的动态,又暗含时光易逝的哲思。
2. 空间意象的并置 "沙塞"与"石堂"、"雁归"与"月照"形成空间上的张力,北方的早归与南方的迟照相互映衬,暗示诗人与从兄相隔两地的处境。
3. 情感脉络的跌宕 前两联写春回大地的生机,后两联转写孤独迟暮的怅惘。"憔悴江潭"与开篇"草离离"形成生命力的强烈反差,末句"谁听渔父辞"用屈原典故,将个人际遇提升至千古文人共同的命运慨叹。
全诗在明快的春景中暗藏深沉的人生况味,展现了诗人作为遗民诗人特有的时空感知方式和情感表达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