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望岳 其二》清屈大均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清] 屈大均

《望岳 其二》原文

朱鸟天边配五峰,湖湘倒映翠芙蓉。

白云冉冉香垆出,古洞阴阴玉简封。

一气衡阳生帝子,十年南极见飞龙。

遗宫缥缈无寻处,日暮空闻岳麓钟。

现代文赏析、翻译

云水间的帝王气:诗人《望岳 其二》中的地理神话与遗民心事

朱鸟天边配五峰, 湖湘倒映翠芙蓉。 白云冉冉香垆出, 古洞阴阴玉简封。 一气衡阳生帝子, 十年南极见飞龙。 遗宫缥缈无寻处, 日暮空闻岳麓钟。

现代文译文: 朱雀星座在天际与五座山峰相辉映, 湖湘之水倒映着青翠如芙蓉的山影。 白云缓缓从香炉峰升起, 幽深的古洞中封存着神秘的玉简。 衡阳的天地灵气孕育了帝王后裔, 十年间在南极星方位见证飞龙显圣。 先朝宫殿已缥缈无处寻觅, 暮色中只听见岳麓山寺的钟声空空回荡。

诗人笔下的南岳衡山,绝非寻常山水。开篇"朱鸟天边配五峰"即将地理坐标升华为星象图景——南方朱雀七宿与衡山五峰相互映照,构建起一个贯通天地的神圣空间。这种天文与地理的对应,源自古代中国的"分野"观念,而诗人将其转化为视觉上的"配"字,使星峰相映成为可感的画面。

"湖湘倒映翠芙蓉"延续这种镜像结构,水面成为连接天地的第二重镜面。值得注意的是"芙蓉"意象的双重性:既形容山色如莲,又暗指南岳别名"芙蓉峰"。这种命名本身就包含着将自然景物神圣化的意图,诗人通过倒影手法,使神圣性在水光中流转不息。

中二联转入道教仙境描写。"香垆"既指香炉峰,又暗喻道教炼丹器具;"玉简"则是道教秘传典籍,被封存在幽深古洞中。诗人将实景与宗教符号完美融合,衡山于是成为一座巨大的道教圣坛。而"一气衡阳生帝子"的表述尤为耐人寻味,既用舜帝南巡崩于苍梧的典故,又将帝王血脉与衡山灵气相系,为后文遗民心事埋下伏笔。

尾联的转折极具张力。"遗宫缥缈"既可能指古代帝王行宫遗迹,更是对明朝覆灭的隐晦指涉。当"岳麓钟声"在暮色中空响时,历史的虚无感与遗民的孤寂感同时涌现。钟声作为听觉意象,与前三联的视觉盛景形成感官对比,暗示着从神圣空间跌回现实境遇的心理过程。

这首诗的深层结构实为"神圣地理的建构与解构"。诗人先以星象、道教意象将衡山塑造成承载帝王气脉的神圣空间,最终却归于"无寻处"的虚无。这种书写策略,折射出明遗民复杂的心态:他们需要借助地理神话维系文化认同,又不得不面对政治现实的残酷。衡山作为南方岳镇,在诗中既是具体的地理存在,更是遗民群体的精神图腾。

诗人的衡山书写,超越了单纯的山水赞美,创造出一个融合天文、地理、神话、历史的多维空间。在这个空间里,遗民的心事与山河的神性相互渗透,最终在暮钟声里凝结成永恒的文化乡愁。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