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清] 屈大均
桐君何事别桐庐,来问罗浮桂父居。
岂有仙人还好剑,繇来高士不知书。
青樽但使秋常满,白发从教日已疏。
身是湘累憔悴种,忍将词赋送居诸。
《答张桐君见题三闾书院之作》赏析
这首七律展现了诗人作为遗民诗人的典型心境。诗歌以问答开篇,"桐君何事别桐庐"一句暗含对友人张桐君离乡求仙的关切。"罗浮桂父居"的仙家意象与后文"岂有仙人还好剑"形成巧妙转折,表明诗人对求仙问道的怀疑态度。颔联"繇来高士不知书"用典精当,既是对隐士传统的思考,又暗含对当下文人处境的感慨。
颈联"青樽但使秋常满"以酒为媒,展现诗人试图在醉乡中寻求解脱的无奈。尾联"身是湘累憔悴种"化用屈原典故,将个人命运与千古忠臣相连,最后"忍将词赋送居诸"的结句,既是对文学价值的质疑,更是对时代命运的深沉叹息。全诗在飘逸的仙家意象中暗藏沉郁的遗民情怀,展现了诗人诗歌"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艺术特色。
现代文译文: 张桐君你为何离开桐庐故里, 来探问罗浮山仙人的居所? 哪有什么仙人还会喜爱宝剑, 自古高士原本就不读诗书。 但愿酒杯永远盛满秋酿, 任凭白发日渐稀疏。 我本是屈原那样憔悴的后裔, 怎忍心再用词赋消磨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