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李益
劳者且勿歌,我欲送君觞。
从军有苦乐,此曲乐未央。
仆本居陇上,陇水断人肠。
东过秦宫路,宫路入咸阳。
时逢汉帝出,谏猎至长杨。
讵驰游侠窟,非结少年场。
一旦承嘉惠,轻命重恩光。
秉笔参帷帟,从军至朔方。
边地多阴风,草木自凄凉。
断绝海云去,出没胡沙长。
参差引雁翼,隐辚腾军装。
剑文夜如水,马汗冻成霜。
侠气五都少,矜功六郡良。
山河起目前,睚眦死路傍。
北逐驱獯虏,西临复旧疆。
昔还赋馀资,今出乃赢粮。
一矢弢夏服,我弓不再张。
寄言丈夫雄,苦乐身自当。
《从军行中的生命辩证法》
诗人这首《相和歌辞·从军有苦乐行》以独特的时空转换艺术,构建了一个军人精神成长的完整图景。开篇"劳者且勿歌"的劝止与"我欲送君觞"的举杯之间,已暗含了诗人对军旅生涯的复杂认知——这不是简单的颂歌或哀歌,而是一曲交织着血性与哲思的生命交响。
诗中地理意象的流动尤为精妙。从陇上断肠水到咸阳宫道,从长杨谏猎到朔方边塞,空间位移勾勒出诗人精神世界的拓展历程。"陇水断人肠"的柔肠与"剑文夜如水"的刚毅形成鲜明对照,见证了一个书生向战士的蜕变。这种转变不是被动的承受,而是"轻命重恩光"的主动选择,彰显了唐代士人"功名只向马上取"的价值追求。
诗人对边塞环境的刻画极具质感美学。"边地多阴风"的凄冷与"马汗冻成霜"的凛冽,通过触觉的寒意传递心理的孤绝;而"参差引雁翼"的视觉画面与"隐辚腾军装"的听觉印象交织,营造出多维的战场氛围。这种感官书写超越了单纯的景物描写,成为军人精神的外化象征。
全诗最震撼处在于结尾的生命顿悟。"一矢弢夏服"的武器收藏与"苦乐身自当"的人生宣言,完成了从外在功业到内在修为的境界升华。诗人将汉代班超"立功异域"的豪情,转化为对生命本质的哲学思考:真正的英雄主义,是认清军旅的苦乐本质后依然坦然担当的勇气。这种认知使全诗跳出了传统边塞诗的悲壮框架,展现出更为深邃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