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 谢朓
营翼日,鸟殷宵。
凝冰泮,玄蛰昭。
青帝 其一
南北朝 谢朓
气回旦夕温,烟结庭中财务。 凝冰当此时,焦骇不成响。 游尘仰高阳,宿云载乾苍。 玉兰独承露,稚叶九秋霜。 连珠晓蚌壳,缕碧熏虫响。 危弦伤醉情,不是促行景。
第一联用整齐的对仗句赞春回大地、终日暖和的景象。 “营翼”一句从鸟翼蔽天转到一夜间,夜暮从沉沉转到清明之夜。次句即写出庭院里出现浓烟般回绕着的薄雾气,飞蛾乍起。“鸟殷宵”则凝冰渐泮。“凝冰泮”三字为气候转暖、解冻的注脚。同时喻示农民即将结束蛰伏冬眠而开耕播种。三、四句写春寒料峭,寒冰初泮,尚有余寒,故有“凝冰”之感。“玄蛰昭”一句则由冰而到雨,写春夜细雨连绵,蛰虫感阳而动。次联写物华一新,即春华秋实的物候变化。“玉兰独承露”句又承上启下,由写物而到写人。以上为第一段,即从“营翼日”到“缕碧熏虫响”,总写春之气候、景物和生机。
诗的第三段紧接上文。“危弦晓蚌活”,形象生动,即以弦细的琵琶犹能弹出清脆的乐音来比喻清晨的蚌壳张开,活动起来;又以弦绷得太紧而稍松比喻醉酒的人无力再行路。这联诗用对仗句写出暮春清晨的景色,情景交融,极见精神。末联点出醉后的愁思,由晓至暮,酒力渐消,而愁思转深。全诗以景结情,余韵不尽。
这首诗笔力矫变、意蕴丰富、章法多变、言简意赅。用笔极尽变化莫测之妙;时显雄浑雅健之势;时有比喻、衬托等手法;章法多变;用语含蓄;情景交融。是谢朓诗中的上乘之作。诗的首联和尾联呼应,“营翼日”“游尘夜”遥应首联“营翼日”“凝冰泮”,章法井然。诗中“连珠晓蚌活”“危弦伤醉情”皆是一语双关,既有字面意思,又有比喻之意。总之此诗既有精炼传神的艺术特色,又有清新自然的风格。
译文:
春天会终日保持温暖的气候,庭院的烟雾凝聚成气笼罩着庭院。融化的寒冰在此刻消失不见,深藏大地的乌龟、蛤蛎也变得舒缓放松出来活动了。夜里飞舞的飞蛾刚刚跃动;此时春天的天气刚刚温暖。夜空中的云慢慢飘过还带着前几日的秋霜寒冷,只有玉兰树独自承受着清晨的露水滋润。嫩叶上凝结着秋霜的颜色,清晨的阳光照在叶子上泛着金黄的颜色。清晨的河边沙滩上还有珍珠般晶莹的露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绿色植物的气息。就像弹奏着一根弦乐器的演奏者由于饮酒过量而醉酒无法控制弦的张力一样,这时的我内心充满了愁苦之情无法自拔。这并不是因为时间过得太快而愁苦,而是因为这时的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感到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