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度作为中唐名相,虽不以诗名传世,但其存世诗作仍具独特价值。其诗多酬答咏怀之作,《中书即事》'盐梅非拟议'等句展现宰辅气度,将政治抱负融入典雅词章。在元和诗坛,他与白居易、刘禹锡等唱和往来,以简练质朴的语言风格区别于当时绮丽诗风,对提振中唐务实文风具有示范意义。作为'中兴贤相',其诗作虽数量有限,但历史价值高于艺术成就,反映了士大夫阶层'以诗言志'的传统。总体而言,诗人诗作是研究唐代政治精英文学活动的重要标本,其影响力更多体现在政治地位对文坛的间接推动而非诗歌创作本身。
裴度(765年-839年),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唐代中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名门,贞元五年(789年)进士及第,历仕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六朝,官至中书令,封晋国公。作为"元和中兴"的核心人物,他力主削藩,平定淮西叛乱,功勋卓著。在文学方面,诗人与白居易、刘禹锡等诗人交游密切,《全唐诗》存其诗18首,多为酬唱之作。其文风刚健质朴,代表作《寄李翱书》阐述文以载道的主张,反对骈俪文风,对中唐古文运动产生重要影响。晚年退居洛阳,建"绿野堂"与文人雅集,839年病逝,追赠太傅,谥号"文忠"。
裴度(765—839),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唐代中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贞元五年(789)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拜相,力主削藩,平定淮西吴元济叛乱,封晋国公。晚年因宦官专权,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会昌元年(841)卒,赠太傅,谥号"文忠"。其诗作多表现政治抱负与人生感慨,风格雄浑,代表作有《太原题厅壁》《溪居》等。《全唐诗》存其诗一卷。诗人以功业显赫著称,与韩愈、白居易等文人交游甚密,是唐代"将相能诗"的代表人物之一。
裴度是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其诗作虽存世不多,但颇具特色。代表作有《中书即事》《夏日对雨》等,多为即景抒怀之作。其诗风清雅简练,语言平实自然,常以白描手法勾勒景物,如"绿槐阴合清和雨"等句,意境清新。作为中唐重臣,其诗作常流露忧国情怀,如"圣代无邪佞,苍生息战争"等句,体现政治家的胸襟。诗人诗虽不以文采见长,但格调高远,既有台阁体的典雅,又具个人独特气质,展现了唐代士大夫文学与政治交融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