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苏舜钦
无战王者师,有备军之志。
天下承平数十年,此语虽存人所弃。
今岁西戎背世盟,直随秋风寇边城。
屠杀熟户烧障堡,十万驰骋山岳倾。
国家防塞今有谁?官为承制乳臭儿。
酣觞大嚼乃事业,何尝识会兵之机?
符移火急搜卒乘,意谓就戮如缚尸。
未成一军已出战,驱逐急使缘[山佥][山+繁体“戏”字]。
马肥甲重士饱喘,虽有弓剑何所施。
连颠自欲堕深谷,虏骑笑指声嘻嘻。
一麾发伏雁行出,山下掩截成重围。
我军免胄乞死所,承制面缚交涕[氵夷]。
逡巡下令艺者全,争献小技歌且吹。
其余劓首放之去,东走矢液皆淋漓。
道无耳准若怪兽,不自愧耻犹生归!
守者沮气陷者苦,尽由主将之所为。
地机不见欲侥胜,羞辱中国堪伤悲。
《庆州败》现代文译文:
太平盛世本不该轻启战端, 但军队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天下安宁已有数十年光景, 这番道理早被世人遗忘殆尽。 今年西戎背弃世代盟约, 乘着秋风大举侵犯边城。 屠杀边民焚烧哨所堡垒, 十万铁骑踏得山岳倾颓。 如今国家边防靠谁守护? 竟让乳臭未干的纨绔统军。 终日宴饮作乐当作正事, 哪懂得半点用兵打仗的玄机? 接到军令才慌忙征集兵卒, 对待士兵如同捆绑待宰的牲畜。 队伍尚未整编就仓促出战, 驱赶着士卒攀爬险峻山崖。 战马肥笨铠甲沉重士兵气喘吁吁, 纵然手持弓箭也难以施展。 跌跌撞撞几乎坠入深谷, 敌骑指着我们发出阵阵嘲笑。 忽见令旗一挥伏兵齐出, 山脚下早已布下重重包围。 我军卸甲求降跪地等死, 主帅被反绑双手涕泪横流。 敌人慢条斯理下令: "有才艺的可免一死", 俘虏们争相献技吹拉弹唱。 其余人被割鼻放还, 向东逃窜屎尿流了一路。 道上行走着没有耳朵鼻子的怪物, 竟不知羞耻地苟活归来! 守军士气全无战俘受尽屈辱, 这一切都因主帅昏庸无能。 不懂地利妄想侥幸取胜, 使华夏蒙羞真叫人痛断肝肠!
赏析:
这首《庆州败》以沉痛的笔触记录了北宋庆历元年(1041年)宋军在庆州(今甘肃庆阳)惨败于西夏的史实。诗人通过三个层面展现了这场军事悲剧:
一、历史背景的深刻揭示 开篇"无战王者师"四句,直指北宋承平日久、武备松弛的社会现实。用"此语虽存人所弃"的倒装句式,凸显了世人遗忘战备的集体麻木。"西戎背世盟"六句则生动再现了西夏军队突袭边关的凶猛态势,"山岳倾"的夸张手法强化了敌军压境的危机感。
二、主帅无能的辛辣讽刺 "乳臭儿"三字堪称全诗点睛之笔,后续"酣觞大嚼"的生活场景与"不识兵机"的致命缺陷形成强烈反差。诗人用"缚尸"比喻仓促征调的士兵,又以"马肥甲重"的细节描写,暴露出宋军外强中干的实质。"连颠自欲堕深谷"的狼狈与"虏骑笑指"的嘲讽,构成极具画面感的战场特写。
三、战败屈辱的痛切书写 "免胄乞死""面缚交涕"的细节,将宋军主帅的懦弱无能刻画入骨。最触目惊心的是对俘虏遭遇的描写:"艺者全"的筛选标准、"劓首放之"的残酷刑罚,特别是"道无耳准若怪兽"的群像描写,将民族尊严被践踏的耻辱感推向极致。结尾"地机不见"与开篇"有备军之志"形成闭环,完成对这场人祸的终极审判。
全诗以七言为主杂以五言,句式长短错落如战场鼓点。动词运用尤为精当,"背""寇""屠""烧"等字雷霆万钧,"笑指""嘻嘻"等拟声词更添讽刺。这种将史诗格局与讽刺艺术完美融合的创作手法,使该作成为宋代边塞诗中的批判现实主义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