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清] 王士祯
南国清明节,折柳送行人。
汀洲满眼香草,斜日奈何春。
西望清流关外,千里庐阳山色,碧玉竞嶙峋。
明日摇鞭去,暮雨宿何村。
濡须坞,肥水戍,几移军。
紫髯已远,八公草木怨咸秦。
转眼兴亡六代,残劫依稀半局,凭吊足伤神。
莺老春归矣,莫怨又离群。
《水调歌头·送家兄礼吉赴合肥》现代文赏析
这首送别词以清明时节的南国风光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历史感怀,表达了诗人对兄长远行的不舍与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上阕开篇点明时节与送别主题,"折柳"这一传统意象暗示离别之情。汀洲香草与斜阳春色构成一幅凄美的画面,"奈何春"三字透露出无奈之情。诗人西望兄长将行的路途,千里山色如碧玉嶙峋,既写出景色的壮美,又暗含前路艰险之意。"暮雨宿何村"的设问,流露出对兄长旅途的牵挂。
下阕转入历史沉思,濡须坞、肥水戍等古战场引发对往事的追忆。"紫髯已远"用典孙权,暗示英雄已逝。"八公草木"句化用草木皆兵的典故,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六代兴亡如棋局残劫,凭吊之情油然而生。结尾"莺老春归"呼应开篇清明时节,以"莫怨离群"作结,既有劝慰之意,又暗含难以排遣的离愁。
全词将个人离情与历史沧桑融为一体,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相得益彰,展现了诗人词作中特有的清远意境和深沉的历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