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和袭美寒日书斋即事三首,每篇各用一韵》唐陆龟蒙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陆龟蒙

《和袭美寒日书斋即事三首,每篇各用一韵》原文

不必探幽上郁冈,公斋吟啸亦何妨。

唯求薏苡供僧食,别著氍毹待客床。

春近带烟分短蕙,晓来冲雪撼疏篁。

馀杭山酒犹封在,遥嘱高人未肯尝。

已上星津八月槎,文通犹自学丹砂。

仙经写得空三洞,隐士招来别九华。

静对真图呼绿齿,偶开神室问黄芽。

方诸更是怜才子,锡赉于君合有差。

名价皆酬百万馀,尚怜方丈讲玄虚。

西都宾问曾成赋,东海人求近著书。

茅洞烟霞侵寤寐,檀溪风月挂樵渔。

清朝还要廷臣在,两地宁容便结庐。

现代文赏析、翻译

《隐逸者的精神图景:诗人书斋三咏的禅意解构》

赏析: 诗人这三首组诗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隐士精神世界。第一首以"不必探幽"开篇,反用谢灵运"寻山陟岭"的典故意象,将书斋本身升华为修行道场。"薏苡供僧"与"氍毹待客"的对仗,暗含物质简朴与精神丰盈的辩证。尾联"山酒未尝"的留白,恰似陶渊明"浊酒半壶"的现代性预演。

第二首转入丹道玄思,"八月槎"借张骞天河典故,将书斋幻化为连接仙凡的星槎。"静对真图"与"偶开神室"的动静相生,展现修道者"外枯中膏"的生命状态。末句"锡赉有差"的谦辞背后,实则是以退为进的才子自矜。

第三首完成精神升华,"百万名价"与"方丈玄虚"形成物质与精神的张力平衡。"茅洞烟霞"、"檀溪风月"的并置,将地理空间转化为心灵坐标。尾联"两地宁容"的反诘,道出唐代士人"仕隐两难"的永恒困境,比王维"偶然值林叟"更显深刻。

现代文译文: 其一 何须攀爬幽深的山冈 在公家书斋吟诗又何妨 只求薏米供养僧人 另备毛毯招待客床 春意将近烟霭中蕙草抽芽 破晓踏雪震动疏落的竹篁 余杭山酿的美酒仍密封着 遥遥嘱咐高人不肯先尝

其二 早已登上银河八月的仙槎 江文通仍在研习丹砂 抄写仙经填满三洞 招来隐士告别九华 静对修真图卷呼唤绿齿仙童 偶尔开启丹房询问黄芽 方诸仙宫最是爱惜才子 赐予您的恩赏定有等差

其三 声名价值已超百万之数 仍爱方丈室内谈论玄虚 西京宾客询问曾写赋文 东海来人求取近年著书 茅山洞的烟霞侵入梦寐 檀溪的风月牵挂渔樵生活 清明朝廷还需重臣效力 怎容在两处随意结庐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