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陈与义
宛宛转湖滩,遥遥隔城邑。
是时雨初霁,众绿带余湿。
晓泽澹不波,菰浦觉风入。
我生莽未定,世故纷相袭。
靦然贺兰面,安视一坐泣。
岂知虎与狼,义感功反集。
尧俗可尽封,呜呼吾何及。
气苏巨浸内,未恨乏供给。
日历会有穷,吾行岂须急。
近树背人去,远树久凝立。
聊以忧世心,寄兹忘怏悒。
《江湖行吟中的家国忧思——诗人<二十二日自北沙移舟作是日闻贼革面>深度解析》
【古诗今译】 蜿蜒曲折的湖滩水路渐渐远去, 城郭的轮廓在远方渐渐模糊。 此时骤雨初歇天光乍现, 草木的新绿还带着湿润的光泽。 晨雾中的湖水平静无波, 茭白丛中忽然掠过一阵清风。 我的人生如野草般漂泊无依, 世间的变故却接连不断袭来。 那些表面恭顺的叛贼面孔, 怎能安然面对满座忠良的泪眼? 谁料虎狼之辈竟能被道义感化, 平叛的功业反而因此成就。 尧舜时的淳朴民风本可重现, 可叹我辈已无缘得见。 在这浩渺烟波中重获生机, 便不愁前路没有补给。 光阴终有尽头不必惶急, 我的行程又何必匆忙? 近处的树木默默目送行舟远去, 远方的树影久久伫立如有所思。 且将这颗忧患人间的心, 寄托在这片水域忘却愁绪。
【诗歌鉴赏】 这首七言古诗创作于南宋初年战乱时期,展现了诗人作为"江西诗派"代表诗人的独特艺术风格和深沉家国情怀。
艺术手法上,诗人采用"移步换景"的叙事结构,开篇六句以细腻笔触勾勒雨后湖景:"宛宛转"与"遥遥隔"形成空间张力,"众绿带余湿"五字将视觉与触觉通感运用得淋漓尽致。中段转入内心独白,"莽未定"与"纷相袭"的对比凸显乱世文人的生存困境。结尾"近树背人"与"远树凝立"的拟人化描写,赋予自然景物深刻的情感投射。
情感表达方面,诗人通过"贺兰面"(指伪善者)与"一坐泣"的强烈对比,揭露了当时政治乱象。但"义感功反集"又流露出对人性本善的期待,这种既愤懑又怀抱希望的情感矛盾,典型体现了南宋士大夫的复杂心态。最后以江湖寄情的传统方式作结,在"忘怏悒"的表象下,深藏着难以消解的忧患意识。
历史价值上,诗中"尧俗可尽封"的感叹,暗含对北宋覆灭的反思,而"虎与狼"的意象则折射出南宋初期招安政策的现实。诗人将个人漂泊体验与时代巨变相融合,创造出具有史诗气质的抒情篇章,其"以景述史"的手法对后世陆游等诗人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