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陈与义
恐是牡丹重换紫,又疑芍药再飞红。
妖娆不辨桑间女,蔽芾深迷苧下翁。
《红葵》赏析与今译
赏析: 这首七绝以"红葵"为题,却通篇不着"葵"字,全凭意象烘托。诗人运用双重错觉手法,首联以"恐是""又疑"的犹疑口吻,将红葵比作变换色彩的牡丹与再度飞红的芍药,既写出花色之艳,又暗含花期错位的惊奇。颈联转用人物比喻,"桑间女"的妖娆与"苧下翁"的迷醉形成视觉与心理的双重映照,使静态的红葵瞬间灵动。全诗四句皆用否定式表达(不辨、深迷),却恰恰强化了红葵摄人心魄的美感,展现宋代咏物诗"不即不离"的审美趣味。
现代文译文: 这抹艳色让人恍惚—— 莫非是牡丹褪去华裳 又染就了新的紫裳? 抑或是芍药不甘寂寞 再次绽开灼灼红光?
那摇曳的姿态啊 教人分不清是桑林间 起舞的曼妙姑娘 那浓密的花影下 连历经沧桑的老者 也沉醉得迷失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