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浣溪沙·春点疏梅雨后枝》宋姜夔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姜夔

《浣溪沙·春点疏梅雨后枝》原文

己酉岁,客吴兴,收灯夜阖户无聊,俞商卿呼之共出,因记所见。

春点疏梅雨后枝,翦灯心事峭寒时。

市桥携手步迟迟。

蜜炬来时人更好,玉笙吹彻夜何其。

东风落靥不成归。

现代文赏析、翻译

《浣溪沙·春点疏梅雨后枝》赏析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诗人客居吴兴时。上元节后,灯火阑珊之际,词人闭门独坐,友人俞商卿邀约出游,遂有此记游之作。

词的上片写初春夜景。"春点疏梅雨后枝"七字,将雨后初绽的梅花写得灵动非常,一个"点"字既描摹出梅花疏落的形态,又暗含春意萌动的生机。"翦灯心事峭寒时"转入室内场景,灯下独坐的心事与料峭春寒交织,为后文出游埋下伏笔。"市桥携手步迟迟"则笔锋一转,写与友人携手漫步的悠闲,三个叠字"迟迟"尽显从容之态。

下片写夜游雅集。"蜜炬来时人更好"以蜜炬喻灯火,暗指雅集渐入佳境;"玉笙吹彻夜何其"用李璟"小楼吹彻玉笙寒"典故,却反用其意,写尽通宵达旦的欢愉。结句"东风落靥不成归"最为精妙,将晨风吹面拟人化为美人褪妆,既点明天色将晓,又以"不成归"三字道出流连忘返之情,余韵悠长。

全词以清空骚雅的笔调,记录了一段春夜雅游。从独坐无聊到携手漫步,再到笙歌达旦,最后晨风拂面,叙事脉络清晰而富有情致。诗人善以冷笔写热情,此词中"峭寒"与"蜜炬"、"东风"与"落靥"的意象对举,正是其"清刚"词风的典型体现。

现代文译文: 那一年我客居吴兴,元宵收灯的夜晚闭门独坐正觉无聊,友人俞商卿招呼我一同外出,因而记下所见所感。

春雨初歇,疏落的梅花点缀在枝头, 剪灯独坐时心事与春寒一样料峭。 与你在市桥上手挽着手缓步游遨。

当华灯次第亮起,游兴愈发高涨, 玉笙吹彻长夜,不知时辰几何。 晨风吹面如美人褪妆,叫人舍不得归巢。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