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浣溪沙·著酒行行满袂风》宋姜夔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姜夔

《浣溪沙·著酒行行满袂风》原文

沙露,衰草入云。丙午之秋,予与安甥或荡舟采菱,或举火罝兔,或观鱼簺下,山行野吟,自适其适,凭虚怅望,因赋是阙著酒行行满袂风。草枯霜鹘落晴空。销魂都在夕阳中。

恨入四弦人欲老,梦寻千驿意难通。当时何似莫匆匆。

现代文赏析、翻译

《秋思入酒,怅望成词——诗人<浣溪沙>中的时空悲吟》

【现代文译文】 衣袖灌满秋风踉跄独行, 枯草间霜隼划破晴空。 最断人肠是那抹斜阳残红。

琵琶弦上说尽半生憔悴, 驿路千重难觅旧梦影踪。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太匆匆。

【深度赏析】 诗人此词构建了三重时空维度:上片以"霜鹘晴空"的实景描摹当下,中片"四弦千驿"勾连过往,结句"莫匆匆"直指未来追悔。这种时空折叠的手法,在46字中完成了从具象到抽象的哲学升华。

词眼"销魂都在夕阳中"暗含光影辩证法——霜鹘的凌厉直线与衰草的柔软曲线在斜阳中达成美学平衡。这种构图意识令人想起南宋马远的"一角山水",以留白处见苍茫。

最耐人寻味的是"举火罝兔"的创作背景。词序记载的捕猎之乐与词文的苍凉形成巨大反差,恰恰印证了诗人"自适其适"背后的存在主义焦虑:当人在自然中获得最大自由时,反而更强烈地感受到生命的有限性。

下片音乐意象的运用极具现代性。"四弦"与"千驿"构成听觉与视觉的通感,琴弦的物理震动与驿路的空间延展在"意难通"处形成共振。这种艺术表现比西方象征主义诗歌早诞生了七个世纪。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