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司马光
君家在何许,远与南城邻。
车马不甚繁,门前无俗尘。
有园废锄治,绕舍皆荆榛。
入夏益滋蔓,鬖鬖高没人。
岂无旧桃李,芜杂与之均。
谓言彼草木,于我奚疏亲。
于间置取舍,岂得完天真。
不若任其然,同受雨露仁。
物性且不违,人心何缁磷。
闭户不迎客,箕踞无冠巾。
苟忘轩冕心,何异巢居民。
《兴宗南园草盛不剪仆过而爱之为诗以赠》赏析
这首五言古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本真状态的独特审美。诗人造访友人南园,见草木自然生长之态,引发对"天真"境界的哲学思考。
诗歌开篇以"君家在何许"的探询起笔,勾勒出远离尘嚣的隐逸空间。"车马不甚繁"与"绕舍皆荆榛"的意象群,构建出疏离世俗的物理空间。中段"鬖鬖高没人"的野草意象尤为生动,"鬖鬖"叠字的运用,既摹状草木纷披之态,又暗含时间累积的意味。
诗人通过"旧桃李"与芜草并生的景象,提出"奚疏亲"的诘问,进而阐发"不若任其然"的自然哲学。在艺术表现上,诗人采用递进式结构:由实景描写(前八句)到哲理思考(中六句),最后归于人生境界的呈现(末四句)。"箕踞无冠巾"的放达形象,与"巢居民"的类比,共同完成了对自然本真生活的礼赞。
此诗体现了宋代文人"观物取象"的思维特点,将园林野趣升华为对"物性不违"的体认。在平淡语言中蕴含深刻理趣,正是宋诗"以理入诗"的典型表现。
现代文译文: 您家究竟在何处?偏居南城作比邻。 门前车马本稀少,俗世尘埃不沾身。 园中久废锄耘事,屋周丛生野棘榛。 入夏更见蓬勃长,纷披荒草没腰深。 岂无昔日桃李树?杂处荒丛难辨分。 试问这些草木啊,与我何来疏与亲? 若在中间强取舍,怎能保全本真性? 不如任其自然长,同享雨露天地仁。 万物本性不可违,人心何苦染缁磷? 闭门不必迎宾客,随意箕踞免冠巾。 若能忘却功名念,与那巢民有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