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司马光
齿簿去悠悠,西效乱叶秋。
旐翻寒日薄,笳咽断云悉。
吊客门飞鹤,佳城山卧牛。
灵车今不返,洧水日东流。
《挽歌中的永恒意象——诗人〈赠太子太傅康靖李公挽歌词〉其一赏析》
这首挽歌以"齿簿"开篇,暗喻逝者生前执掌的官署文书已成过往。"悠悠"二字既写时间流逝之态,又含思绪绵长之情。诗人选取"西郊乱叶"的秋景起兴,落叶纷飞之象恰似人生飘零,奠定全篇悲凉基调。
颔联"旐翻寒日薄,笳咽断云悉"构成精妙对仗。丧幡在萧瑟秋风中翻卷,笳声呜咽穿透层云,诗人通过视听通感的艺术手法,将寒日、断云等意象与丧葬仪仗有机结合,营造出天地同悲的肃穆氛围。其中"咽"字尤为传神,既写笳声之悲切,又暗含生者哽咽之态。
颈联转写葬礼场景,"飞鹤"象征逝者高洁品格,"卧牛"状墓地山形,暗含风水宝地之意。诗人以"门飞鹤"对"山卧牛",工整中见灵动,静态的墓地因鹤的意象而获得升腾的动感,体现对逝者精神永存的寄托。
尾联"灵车今不返,洧水日东流"以永恒流水反衬生命逝去。洧水东流本是自然常态,但与不返的灵车并置时,形成强烈的时间对照——自然永恒而人生短暂。结句看似平实,却蕴含深沉的人生慨叹,余韵悠长。
全诗通过秋景、丧仪、墓地、流水四重意象的层层递进,完成从具体哀悼到永恒思考的情感升华。诗人以史家之笔写诗人之情,在严谨的格律中注入真挚的哀思,展现出宋代挽诗"哀而不伤"的审美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