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同子难题和乐亭》宋司马光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司马光

《同子难题和乐亭》原文

春禽哢晴朝,秋虫吟雨夕。

风和振兰芳,露寒滋菊色。

万物苟得所,随时各有适。

矧伊人最灵,胡为长戚戚。

圣人垂大训,灿烂著方册。

至乐和无声,大礼简无迹。

心专守中庸,身不蹈邪僻。

造次常在前,须臾不离侧。

穷爱虽百变,何往不自得。

兹亭聊寓名,和乐在胸臆。

现代文赏析、翻译

《同子难题和乐亭》赏析

这首五言古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与人生哲理的深刻体悟。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前四句以细腻笔触描绘春秋景致,中八句转入人生哲理的阐述,末四句点明"和乐"主旨。

诗中"春禽哢晴朝,秋虫吟雨夕"形成精巧的对仗,以春秋昼夜的典型意象,构建出时空交织的自然画卷。"风和振兰芳,露寒滋菊色"则通过风露与兰菊的互动,展现万物各得其所的和谐图景。诗人由此引出"万物苟得所,随时各有适"的感悟,进而反诘人类为何不能顺应自然。

在哲理阐述部分,诗人融汇儒家思想精髓。"至乐和无声"化用《礼记》"大乐必易"的典故,"心专守中庸"则直承孔门心法。诗人将圣贤教诲与个人修养相结合,提出"造次常在前,须臾不离侧"的持守之道,体现了北宋理学注重心性修养的时代特征。

末段"兹亭聊寓名,和乐在胸臆"点题,说明真正的和乐不在外物,而在内心境界。全诗由景入理,最终归于心性,展现了诗人作为政治家兼理学家的思想特质。诗中"和"字出现三次,与"乐"字相呼应,构成贯穿全篇的核心意境。

现代文译文: 春日禽鸟在晴晨鸣唱,秋夜虫儿在雨中低吟。 和风摇动兰草的芬芳,寒露滋润菊花的色泽。 万物若得适宜的环境,随时节各自安适生存。 何况最为灵慧的人类,为何总要忧愁满心? 圣人留下重要训示,光辉闪耀在典籍之中。 至高快乐和谐无声,重大礼仪简朴无痕。 心神专注持守中庸,立身行事不涉邪僻。 匆忙时也常存心间,片刻不离左右相随。 境遇爱憎纵有百变,何处不能自在安然? 此亭暂且寄托其名,和乐本在胸怀之间。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