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恭世子诵》先秦先秦佚名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先秦] 先秦佚名

《恭世子诵》原文

贞之无报也。

孰是人斯。

而有斯臭也。

贞为不听。

信为不诚。

国斯无刑。

媮居幸生。

不更厥贞。

大命其倾。

威兮怀兮。

各聚尔有。

以待所归兮。

猗兮违兮。

心之哀兮。

岁之二七。

其靡有徵兮。

若翟公子。

吾是之依兮。

镇抚国家。

为王妃兮。

现代文赏析、翻译

《恭世子诵》现代文译文:

忠贞却得不到回报啊。 这是怎样的人啊, 竟有如此恶臭的品行。 忠贞被视为不听从, 诚信被看作不真诚。 国家因此失去法度, 苟且偷安侥幸求生。 若不改变他的忠贞, 国运必将走向倾覆。 威严啊,仁德啊, 各自积聚你们所有, 等待命运的归宿啊。 叹息啊,背离啊, 心中充满哀伤啊。 十四年岁月流逝, 却找不到应验征兆。 唯有那位翟公子, 才是我所依靠的。 安定抚慰国家, 成为王室的屏障啊。

赏析:

这首《恭世子诵》以深沉悲怆的笔调,展现了一位忠臣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中"贞之无报"四字开篇即定下全篇悲愤基调,通过"贞为不听,信为不诚"的对比,深刻揭示了忠良遭谗、黑白颠倒的政治现实。

艺术手法上,诗人善用对比与反复。"威兮怀兮"与"猗兮违兮"的句式变化,形成情感起伏。特别是"岁之二七"的具象表达,将漫长等待具化为十四年光阴,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在情感表达上,诗歌由愤懑转向哀伤,最终在"若翟公子"处找到精神寄托,展现了从绝望到希望的情感转变。末句"为王妃兮"既是对贤能者的期许,也暗含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体现了先秦诗歌"温柔敦厚"的特质。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