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玉楼春·檀槽碎响金丝拨》宋欧阳修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欧阳修

《玉楼春·檀槽碎响金丝拨》原文

檀槽碎响金丝拨。露湿浔阳江上月。不知商妇为谁愁,一曲行人留夜发。

画堂花月新声别。红蕊调长弹未彻。暗将深意祝胶弦,唯愿弦弦无断绝。

现代文赏析、翻译

玉楼春·檀槽碎响金丝拨

檀槽碎响金丝拨,露湿浔阳江上月。不知商妇为谁愁,一曲行人留夜发。

画堂花月新声别,红蕊调长弹未彻。暗将深意祝胶弦,唯愿弦弦无断绝。

这首词抒发了欧阳修对歌妓的同情和对乐曲的赞赏,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音乐艺术的感悟和人生哲理。

上片写浔阳江边的感旧之情。起首两句,词人把琴弦喻为檀槽,说琴弦上迸出一个个清脆的音响。同时又用金丝拨(金拨)加以点染,更使人闻其声而见其形了。这音响带有一种晶莹清脆之美,这是用词精确之处。接着,词人笔锋一转,用“露湿浔阳江上月”来衬托江边弹琴的少女。原来在“碎响”琴韵之中,已“湿”了浔阳江上的“明月”。天气的潮湿,更增添了凄清的弹琴气氛。在月色迷蒙的江边,弹琴人是谁?她因何而弹?词人又用一句“不知商妇为谁愁”来回答。“商妇”原指因心事重重而忧伤的思妇。在此,词人借代为在此弹琴的少妇,这少妇可能因为爱情上的波折或生活上的挫折而愁苦。“不知”一词,透露出词人对少妇的关切和同情。同时又用“一曲行人留夜发”作结,与上句“露湿浔阳江上月”相呼应,把“不知商妇为谁愁”所包含的怅惘情绪进一步渲染,这正是词人的巧妙所在。

下片以“画堂花月新声别”互承上片结句,并且开拓出新的境界。“画堂”并非实指,而是表示弹琴的场所多样化,可以是宽敞华丽的居室,也可以是幽雅的厅堂或华丽的歌馆。至于“花月”,即上片的“浔阳江上月”,这反衬出此时此地弹琴的美妙环境。“新声别”三字对上片的“为谁愁”作了回答,说明这里的“新声”不是旧曲中的新曲,也不是从邻家学来的新曲,而是由自己创造的新的乐曲。词人用“红蕊调长弹未彻”来描写弹琴人所弹奏的乐曲之优美动听。“红蕊”借代花,“长”字形容花之繁茂,“未彻”则表现弹奏的优美动听不绝于耳。这新的乐曲有一个美好的名称——“画堂花月新声”,这是对创造者的命名,表现出词人对这一乐曲的高度评价。“暗将深意祝胶弦,唯愿弦弦无断绝”二句是对创造者的祝愿。其意即希望美好的事物源源不断地出现。当然这美好的事物中包含了美好的乐曲,而且还隐含了美好的人物、美好的人生哲理。整首词景中含情、别具风情,同时将古今世事的变化赋予深意的感慨和对音乐艺术的感悟,丰富了词的艺术境界。词人在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之余又给读者留下余地和思考的空间。这种内敛式的表达方式就是欧词的一种风格。这首词创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暮春时节。表现了友情的感伤之中体现了理性的感慨。它的出色之处就在于简洁、精炼和深沉。音乐背景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伤感时的清润,还是欢快时的悠扬,都可以通过乐曲体现出来。同时欧阳修的音乐美学观也在其中得到体现:那即音乐本身就是美的,那么美的表现就如同画中的“活色生香”。这就是艺术的真谛!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