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墨萱图 其二》元王冕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元] 王冕

《墨萱图 其二》原文

萱草生北堂,颜色鲜且好。对之有余饮,背之那可道?人子孝顺心,岂在荣与槁?昨宵天雨霜,江空岁华老。游子未能归,感慨心如捣。

现代文赏析、翻译

《墨萱图 其二》现代文译文:

北堂阶前的萱草啊, 开得这般鲜艳美好。 面对它时能畅饮欢愉, 背对时又怎能言表? 为人子女的孝心, 岂在草木的荣枯? 昨夜寒霜骤降, 江天寥落岁月已老。 漂泊的游子未能归来, 心中感慨如被重杵击捣。

赏析:

这首题画诗以萱草为媒介,展现了诗人对孝道与游子情怀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三个层次展开:

首联以"鲜且好"的萱草起兴,暗合《诗经》"焉得谖草,言树之背"的典故。萱草作为忘忧草的意象,在此既是对母亲的隐喻,又暗示着游子无法排解的忧愁。

中间四句转入哲理思考。"有余饮"与"那可道"的对比,揭示孝心的不可言说性;"岂在荣与槁"的反问,表明孝道不在表面形式,而在内心真情。这种思想突破了传统孝道的形式主义。

尾联通过"天雨霜"的自然意象与"岁华老"的时间意象叠加,营造出苍凉的意境。"游子未能归"的直白表述与"心如捣"的强烈比喻,将外在景物与内心情感完美融合,使全诗在含蓄中见深沉,在简练中显厚重。

诗人以画家特有的敏锐观察力,将萱草的物象特征与孝道的人文精神自然结合,展现出元代文人画"诗画一体"的审美追求。诗中"江空岁华老"等句,更可见其将水墨画意境融入诗歌的高超技艺。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