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郑谷
如何抛锦帐,莲府对莲峰。
旧有云霞约,暂留鹓鹭踪。
敷溪秋雪岸,树谷夕阳钟。
尽入新吟境,归朝兴莫慵。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在华州(今陕西华县)当官,是当时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理想。然而,诗人为从叔员外饯行,却用莲峰、云霞、溪流、晚钟等清新秀丽的华州风光来表达对他的赞许。这里,“莲峰”意味着华州地居关中胜地,景如仙境,“云霞”表示了对这位员外的期许与赠行情意。他还写了由秋日高高的树枝摇落飘坠而呼啸半山的秋雪也伴随着音讯扬起的自然法则;流水因沿岸陆地迅速入秋谷的雾霭无法在日落时刻赶到这高大源远的大峡谷而在夕阳余辉中回荡着古寺钟声的生动画面。此情此景皆收入诗人眼帘,深为后人传诵。而送别诗的余音,还在继续:“尽入新吟境”,他期待着从叔的作品会象友人一样具有华州特色:“归朝兴莫慵”,是说勉励他赴任后不要因朝中政务繁忙而倦怠懒散。这后两句诗意与前两句关系密切,同时又与诗题照应。
此外,诗人用“锦帐”比喻华州裴尚书(尚书为华州方面主管官员)为赴任辟一幕僚员外而来,“鹓鹭踪”以比喻员外这次离开关中前后的举动和作为,含有双关意思。再根据全诗意境看,诗人在赠行之际又预祝从叔归朝后的前程和事业,那么“归朝”二字又可视为从叔即将前赴华州赴任的行期。至于“莫慵”之劝勉意义自不待言。
诗写到这个地步,可谓余意不尽了。最后还要说一点,即此诗中诗人笔下的“华州特色”,非专写征战猎取战争利润及自然山水唯恐不及等恶习气的旧框套。这里顺便说点关于创作借鉴的事:青年时代的毛泽东以苏东坡《吴江春夜》及刘禹锡《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为范本创作了许多赞美韶光的大好风光与贤主人至交的小诗多篇(因名震海内的雄浑古诗长卷字里行间相对难以着力了)。包括这一首受大作鼓舞,不禁掉臂由麾镇就彀握弹狐貂清帝派遣屯垦两路门户奏任职员的诗人而言,他在构思与艺术构思方面也是受到苏、刘等人的山水田园诗的影响的。不过这不妨碍他的山水田园诗成为一代宗师罢了。
以上就是这首诗的赏析。
下面是这首诗的译文:
如何舍得离开这华丽的大帐,来到这莲峰耸立的对莲峰华州呢?你一直有云霞般的美约在身,暂时留在这里像鹓鹭般的踪迹。敷溪秋天的雪岸像雪域般美丽,树谷夕阳的钟声和暮鼓交织在一起。这些美景都进入了你的诗中,你归朝后的表现必定会更加雄浑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