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唐] 郑谷
细雨湿萋萋,人稀江日西。
春愁肠已断,不在子规啼。
现代文译文:
细雨蒙蒙润青草,人稀疏时江边已日西。 春愁忧思肠已断,不在子规鸟的啼叫。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春天傍晚时分,诗人独自一人游嘉陵江上的景色,以子规的啼声反衬凄凉的情绪。
诗的前两句先就下不停的细雨发端,字浅意深。潺潺细雨,似乎是人更深夜曲中信手掷出的一个清晨。《全唐五代词缀话》:“贞元中门馆权奇……中秋孤坐。在重桥洞庭别墅家棋轩棋人嶕之称鼻峭尤醉疲啜大杏胶漆员竖舁半得曰南,绕屋巡瞩数日无所发之,题一绝以‘怪’诗记其凄断。”这般诗兴忽至的情境在诗歌里确是很新鲜的。不过这里的“细雨湿萋萋”,仅仅点染江边野外的暮春景色,还显得太单薄了些。于是诗人又在后两句添加了人物,从“人稀”和“日西”等细节,他觉得天地之间,只有他一个人在那里徘徊凝望了。更何况日已暮而人已稀,又偏偏下着细雨。“春愁”即此春日迟暮之愁,“肠已断”指伤感入骨。原来诗人的内心是极想策杖而行的。他没有办法跟春天的黯淡更去细心搜剔百物的景色中去探出其特别的微芒,他想这样做都没有用——举起来都没有理由;草草将尽的春日,已经把他的愁肠愁断了。他感到自己再也无法自持了,于是他只好在“不在子规啼”的无可奈何之中,把目光转向了归巢的子规鸟。
全诗以景起,以情结,中间再点染景色,笔墨疏淡,而感情一往情深。末句“不在子规啼”固然指子规鸟的啼声,但也兼有劝慰、劝解之意,因此作“不必过于伤感”解。从感情的表达来说,是相当深婉含蓄的。
诗题是《嘉陵》,诗中却不着一字实写嘉陵江,而写景抒情都是围绕着嘉陵江来写的。诗写得极空灵,得江山于笔外,是一篇情景妙合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