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唐] 贾岛
岸凿青山破,江开白浪寒。
日沉源出海,春至草生滩。
梓匠防波溢,蓬仙畏水干。
从今疏决后,任雨滞峰峦。
不侵南亩务,已拔北江流。
涪水方移岸,浔阳有到舟。
潭澄初捣药,波动乍垂钩。
山可疏三里,从知历亿秋。
《郑尚书新开涪江二首》现代文译文:
其一: 劈开青山凿两岸,江流奔涌白浪寒。 夕阳沉处源通海,春到滩头草色鲜。 工匠巧思防浪溢,仙人犹惧水枯干。 自今疏导功成后,任他暴雨锁峰峦。
其二: 不扰农田耕作事,已引北江水畅流。 涪江新岸初移位,浔阳舟楫可直游。 潭水澄明宜捣药,微波荡漾好垂钩。 疏凿山岩开三里,从此安澜亿载秋。
赏析: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水利工程的独特观察与诗意表达。全篇通过"凿山""开江"的壮阔场景起笔,以"白浪寒"的触觉感受将工程现场的凛冽氛围具象化。中间两联运用对比手法,"日沉"与"春至"构成时间流转,"梓匠"与"蓬仙"形成人神对照,暗示工程兼具人力与天意的双重意义。
第二首转入工程成效的描写,以"不侵南亩"体现民生关怀,"涪水移岸"与"浔阳到舟"的交通改善形成空间呼应。尾联"捣药""垂钩"的闲适意象,与开篇的工程艰辛形成情感张力,最终以"亿秋"的时间尺度升华主题,将水利工程的价值延伸到永恒维度。
诗人以瘦硬诗风著称,此诗却展现出少见的开阔气象,在保持语言凝练的同时,成功塑造了治水工程的立体画卷,体现了诗人对民生工程的深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