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褒沔道中 其二》清张问陶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清] 张问陶

《褒沔道中 其二》原文

舟下襄樊北,山围汉沔东。

依依双岸柳,漠漠一帆风。

小市林檎碧,新渠水稻红。

旧游如昨梦,彷佛近湘中。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褒沔道中 其二》是清代诗人张问陶的一首描绘水乡风物的诗作。这首诗从诗题上看,所描绘的是作者乘舟沿汉水、沔水东下,经襄樊至湘中时的所见所感。

首联“舟下襄樊北,山围汉沔东”,简洁明快地交代了舟行的环境。诗人乘舟自西而东,沿汉江而下,两岸青山环绕着襄阳、沔阳两地。汉水自西北向东南蜿蜒流去,而襄阳、沔阳就位于汉水东岸。这起首的两句使读者感受到诗人悠游自得的情绪,和“褒沔”地区那水色山光的迷人景色。

颔联“依依双岸柳,漠漠一帆风”,紧接首联展开具体描绘。作者放眼四望,两岸杨柳依依,景色宜人。在这一背景下,“一帆风”来了。由于“一帆风”才引发了对旧游如梦的往事眷恋而又无迹可寻的渺茫心情:“小市林檎碧,新渠水稻红。”“小市”,旧指歌笑冶游的地方,特指娼门市肆,“林檎”是一种色泽青绿的苹果品种。“新渠”,就是人工开的新河。两句色彩十分秾丽。春寒水暖,红色的田渠里秧苗如茵;熙熙攘攘的小市上,行人如鲫;枝头果实累累,一片繁荣;一叶扁舟,一帆风顺;依依垂柳,漠漠远帆──这种种景物集于笔底,不但为读者展现了优美的水乡风物画图,而且表现出诗人张问陶喜悦开朗的感情和喜悦的心情。

尾联“旧游如昨梦,彷佛近湘中”,是全诗的总结。“旧游”即指在“褒沔”地区的游赏旧事。“昨梦”二字说明诗人归隐已久,乍别“褒沔”地区,对那美好的水乡风物还恍如昨日的回忆。而今虽近“湘中”,却远隔千里,不能复得。一个“近”字和一个“远”字形成鲜明对比,使诗人对“旧游”的眷恋之情跃然纸上。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色是善于在清丽和谐的语言中表达出作者喜悦开朗的感情。诗中大量运用了如“依依”、“漠漠”、“一帆风”、“小市”、“林檎”、“新渠”、“昨梦”、“彷佛”等轻快流走的字眼,构成了这首诗的一唱三叹的风味。同时,诗中也多处采用对偶句法,如起句中的“北”与“东”,“依依”与“漠漠”等,不仅词性相对,而且音韵谐和,读起来朗朗上口。

至于诗中的情感和意象的丰富性则主要通过现代文的翻译才能更好的表达出来。因此我根据诗的内容和情感,翻译成了现代文,以便更易于理解:

在船下襄樊向北行驶的时候,青山环绕着汉水和沔水向东流去。两岸依依杨柳相伴,一帆风顺的航行中传来一阵阵漠漠的风声。小市像碧绿的苹果一样繁荣,新渠里的水稻秧苗红红的。旧日的游览宛如昨日的梦境,仿佛就发生在湘中。虽然我现在距离这些美好时光已经很远,但是对这些景物的思念却一直萦绕在心头。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