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张问陶
回首山林感旧踪,雪花吹影一重重。
记从驿使春前折,又向瑶台月下逢。
对客岂无能舞鹤,赏心还是后凋松。
天人装束天然好,便买胭脂画不浓。
梅花
回首山林感旧踪,雪花吹影一重重。
记从驿使春前折,又向瑶台月下逢。
对客岂无能舞鹤,赏心还是后凋松。
天人装束天然好,便买胭脂画不浓。
赏析:
张问陶的《梅花》诗,从不同角度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深情。他爱梅花的丰神,爱梅花的品格,更爱梅花的高尚气节。
首句“回首山林感旧踪”中,“回首”二字表明诗人对过去赏梅的回忆。“山林”二字说明诗人曾经漫游林间,陶醉于山林雪景,自由自在地遨游在无边无际的天地之间。正因为如此,现在面对梅花,就更加深了诗人内心的感受。第二句 “雪花吹影一重重”更进一步描写满山的雪花,重重叠叠,仿佛风吹过梅林,万朵梅花轻轻摇动,风吹花影摇曳生姿,美不胜收。
“记从驿使春前折”中,“记从”二字表明诗人对过去赏梅时间的回忆。“驿使”是古代传递公文的差役,通常是在春季开始出发,到梅花盛开的时节才能到达南方。这句诗是说:我还记得当时是在春前时节从驿使手中接过这枝报春的梅花细细赏玩的。“又向瑶台月下逢”中,“瑶台”是我国神话中所描述的仙界美玉砌成的楼台一般的世界。这里是用来指代梅花生长的梅树之上。“逢”字描绘了千树万树梅花盛开的美丽景象,把读者带进一个梅林的世界。而诗人在这里还点明了赏梅的时间:不仅是在春前,而且在月下。由此可见诗人的情趣是如何的高雅了。
在诗人看来,这枝梅是那么美妙、可爱、清逸、孤高,连翩翩起舞的仙鹤都为之倾倒,都愿与之相伴了。更何况还是那么清高而赏心的松柏之类不怕冬寒,不畏冰雪,更能显示出梅花的高贵品格。诗人写“赏心还是后凋松”,同时表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淡泊的胸襟。末两句写天上的神仙自然也要被这美丽的梅花所吸引而折下美丽的梅花来装束自己,虽然是指梅花被人装束而化入了天上的仙境之中,但却更加突出了她的自然美、天然色和天生丽质。但是她不会浓施艳抹以求讨好于人,是那样地自然而然、淡然处之,真是天然去雕饰而又风韵十足。“便买胭脂画不浓”,实际上是说即使有人前来购买梅树制作梅花的胭脂,也不会使梅花显得浓艳的花朵更加艳丽夺目。在这里就更加突出了梅花的朴实、自然而又美丽动人的特征了。
此诗运用了层层递进的写法,突出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一往深情和追求高雅的情趣。语言清新自然、优美动人。不愧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
译文:
回顾曾经漫游的山林,心中感念着过去的踪迹。雪花重重叠叠地飘飞,仿佛把梅花的影子吹得摇曳多姿。记得那一次,是在梅花报春的使者前接到这枝报春之花细心品玩的;又一次是在月下的瑶台遇上的梅花,我的心里知道这只是梅花丰姿神韵的一个剪影呀。是的 ,欣赏着如许花中有仙的风神姿态高逸的高丽梅我也体会到是因为“岁寒三友”之中有着不少优良品质所影响的结果。这枝梅被天上的神仙装束得天然美好就算有人前来购买梅树制作梅花胭脂也不会显得浓艳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