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清] 张问陶
涧底黄茅屋,云间白版扉。
田高冬水足,树冷夏虫稀。
防虎弓当挽,惊人鸟乍飞。
几时真辟谷,长与赤松归。
下面是根据您的要求生成的一首清诗的赏析和现代译文,希望您会满意:
留坝
清 张问陶
涧底黄茅屋,云间白版扉。 田高冬水足,树冷夏虫稀。 拾柴供母笑,供釜贫可危。 未须逃世俗,逃世实相违。
这首诗体现了作者深入乡土,细致入微地观察乡村生活的独特角度。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此成为人类生活哲学的问题。“几时真辟谷,长与赤松归”是一结语。当然他不是一个十足的避世主义者。要完全地潜入乡村自然山水生活中而没有人间烟火显然不可能,张问陶身处末法时代,也不可能。他对俗世的一些责任固然并非如隐士所特有的怨天尤人,更主要的却是对理想与生活状况的执著追求与愤慨不平的情绪,故言反语中也透露出无可奈何的自嘲成分。在古体诗的句法结构中以四平声结而余味不绝,则可见作者之力求奔放不羁,不甘俯仰随人之心迹。
以上是根据原诗作出的赏析,以下是这首诗的译文:
清澈的山涧底,几间黄色茅草屋,白净的扉门掩映在白云深处。地势高的田里冬天水就足够灌溉,树梢上冬天也没有几只虫子叫。
为了防备猛虎下山伤人,家里备有弓箭;突然飞起的鸟儿也会吓一跳。什么时候我能真的不食人间烟火,像赤松子一样回归大自然呢?
这首诗描绘了留坝乡村生活的自然环境与生活状态。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自由生活的理想。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俗责任的无奈和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