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鸭兰矶》清张问陶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清] 张问陶

《鸭兰矶》原文

摇落暮天迥,轻桡带白蘋。

叶稀秋在树,江冷月亲人。

向水孤城闭,环山野烧新。

鸭兰风景别,渔唱满前津。

现代文赏析、翻译

鸭兰矶

张问陶

摇落暮天迥,轻桡带白蘋。

叶稀秋在树,江冷月成人。

向水孤城闭,环山野烧春。

鸭兰风景别,渔唱满前津。

古诗中的秋意总带着几许清冷之意,那种带着野花香味、令人心疼的美。宛若站在崖顶看着世间一切物事萧索地渐行渐远。一如清朝诗人张问陶笔下的《鸭兰矶》诗作中描写的秋日江景一样美轮美奂,如此特别、冷清的风景却又饱含生机。

首句“摇落暮天迥”,诗人便以“摇落”二字,描绘出秋日江边落叶萧萧、万木摇落的景象。“暮天迥”,不仅点明了时间——薄暮时分,还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的气氛。

“轻桡带白蘋”,轻舟摇曳,带走了江岸的白蘋,留下了诗人独自看江水东流。轻桡划破江面的宁静,白色的浪花随着轻桡飘摇而动,别有一番韵味。

“叶稀秋在树”,树木稀疏,但仍挂有残叶,秋风瑟瑟,枯叶在风中摇摆,似乎在诉说着它们的哀愁。它们将随着江水漂向远方,再无归处。而秋天,也在树的身上体现出来,它似乎并不悲伤,而是默默地承受着时间的流逝。

“江冷月成人”,江水带着丝丝寒意,月亮显得格外清冷,仿佛可以触摸到那冰冷的江水。月和人相互映衬,形成一幅凄清的画面。诗人以月亮的清冷来衬托出江水的冷清,也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凄凉。

“向水孤城闭”,诗人将目光转向了远处的孤城。城门紧闭,象征着城市的沉寂和宁静。在这寂静的夜晚,一切都显得那么的孤寂和冷清。

“环山野烧春”,诗人目光所及是环抱的群山,山间野火点点,照亮了山野,也给这夜色增添了几分暖意。然而这暖意却无法温暖人心,反而让人更加感伤。

最后两句“鸭兰风景别,渔唱满前津”,诗人描绘了鸭兰矶的独特风景,而渔夫的歌声则在江边回荡,给这宁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生机和活力。然而这生机和活力却无法掩盖内心的孤独和凄凉。这种对比使得诗歌情感更为突出,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整体来看,《鸭兰矶》一诗不仅表现了诗人的内心孤独和凄凉之情,更让人们感受到那一片鸭兰风景之美妙独特,独具一格,令人们印象深刻。美,在于内心的寂寥、安静的环境,那是旁人所体会不到的一种美学韵味。张问陶此诗给读者展示了一种无声的韵律和情绪感染力。这也是张问陶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他的诗歌既有生动明快的韵律之美,又富含丰富的情感表达。这首《鸭兰矶》无疑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