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鸳鸯湖棹歌 之七十四》清朱彝尊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清] 朱彝尊

《鸳鸯湖棹歌 之七十四》原文

曲律昆山最后时,海盐高调教坊知。

至今十棒元宵鼓,绝倒梨园弟子师。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鸳鸯湖棹歌 之七十四》是清代诗人朱彝尊的一首小诗,它描绘了曲律、海盐高调以及元宵鼓在当时的盛况。此诗充满对古代艺术魅力的赞叹和对历史变迁的深深感慨。

“曲律昆山最后时”中的“曲律”是指当时昆山地区流行的曲律,一种昆曲,被誉为当时的“最后时”。这是一种有着严谨的音乐规则和独特的表演风格的艺术形式,其优美旋律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吸引了众多观众。而“昆山”则指出了这一艺术形式的地域特性。

“海盐高调教坊知”中的“海盐高调”指的是另一种当时盛行的音乐风格,海盐腔是一种唱腔高亢、旋律激昂的戏曲音乐。这种音乐风格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许多观众,甚至影响了当时的教坊,即宫廷的音乐机构。

“至今十棒元宵鼓,绝倒梨园弟子师”这两句诗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场景。在元宵节时,十棒鼓声齐鸣,声震云霄,梨园弟子们被这鼓声深深打动,甚至无法站立。这不仅是对元宵节的热闹场景的生动描绘,也暗示了当时昆曲和海盐高调的流行程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古代艺术魅力的赞叹和对历史变迁的深深感慨。它通过描绘昆曲、海盐高调和元宵鼓声的盛况,表达了对传统艺术形式的敬仰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这种感慨中充满了对历史文化的珍视和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同时,诗中也对昆曲和海盐高调在当时的流行程度进行了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当时社会文化生活的丰富多样。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