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朱彝尊
密雨垂丝,细细晚风,约尽浮萍池水。乍一霎黄昏,小门深闭。作弄新凉天气。怕早有井梧飘阶砌。正楚筠,簟冷香篝,简点旧时鸳被。无计。才独眠,更坐起恁说愁边滋味。翠蛾别久,远信莫致。纵有梦魂能记。寻不到,长安三千里。料此夜一点孤灯,知他睡也不睡。
无闷 雨夜
朱彝尊
密雨垂丝,细细晚风,约尽浮萍池水。乍一霎黄昏,小门深闭。作弄新凉天气。怕井梧飘砌。正楚筠簟冷,香篝简点,旧情都省。
无计。才独眠,更坐起恁说愁边滋味。翠蛾应恨,那人无寐。纵有梦魂能记,寻不到,长安千里。料此夜灯前,闲绪萦转,那更漏移。
这首词是朱彝尊在杭州时所作,词中寓情于景,借闺情以抒发身世飘零的感慨。上片写黄昏后细雨垂丝、凉风乍起等雨夜景色,下片写独眠、坐起等闺情,皆与题“雨夜”相应。
上片写黄昏后细雨垂丝、凉风乍起等雨夜景色。“密雨垂丝”,首先给人一种清新、明快之感,说明一场好雨的降临,预示着大地将有一番新气象。当然,这雨丝又是那样细柔,这更说明这是一场好雨。“细细晚风”,说明夜已来临。而晚风细细,说明还未到狂风大作之时。而此时的细细晚风,又有助于垂丝密雨的降临。“约尽浮萍池水”,说明池中本有些浮萍,因雨丝的滋润而更显生机,更能显出池水之满。“乍一霎黄昏,小门深闭”,是对前述景色的概括描绘。以上数句,从垂丝密雨写到黄昏小门,给人的感觉是:这夜景真美,但只可惜良辰美景多被错过。
“作弄新凉天气。怕井梧飘砌”,是对上句的说明与补充。天气的确很凉了,“作弄”二字把本无感觉的天气变化,写得出神入化。井梧也是此次新出现的形象。“正楚筠簟冷,香篝简点,旧情都省”,进一步说明由于夜渐深,闺房中的竹席已经感到凉意;从香笼木枕、翻阅书卷等活动之后的“简点”,反映人尚未睡、仍沉浸在某种思绪之中。“旧情都省”与前面的凉意相呼应,表示这些活动都是在已不新鲜、很平常的情景。尽管如此,“无闷”二字说明词人对于这孤灯独宿的情景并无烦闷之意。上片所写虽然都是些零碎景象,但给人以凄清幽邃之感。
下片侧重刻画闺中思妇的愁苦心情。“无闷”三字回应篇首“无闷雨夜”,点明孤寂不闷的原因。“才独眠、更坐起恁说愁边滋味。”意思是:这已是多次了呀!暮雨中不眠、独对孤灯时更增添了心头的一种什么味儿的感觉。”正是因为孤眠无寐才会感到比闷更为深刻的无聊味愁的心绪和别易聚难的痛苦,这也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作者行踪的无定给他的生活造成的苦难。“翠蛾别久”,是说妻子离开自己时间已久远。“远信莫致”说明音信难通。“纵有梦魂能记”是说尽管双方感情深厚,但两地相隔又难以相会。即使梦魂相依也寻不到长安(即对方所在地)。“长安”一词本来指唐代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这里借指当时爱人所在的繁华都市。“料此夜一点孤灯,知他睡也不睡。”用孤灯对举闺人,“知他”与“无闷”相呼应,意思是:在这寂静的雨夜,只有你与我两地相伴、两心相照。
朱彝尊身世飘零之中仍能保持一种高旷的情怀和闲适的风度,这一点在这首词中得到了体现。词中虽然意在闺情而没有做到含蓄不露、婉转蕴藉,但其语言清新、委婉、意味深长之处仍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