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皇甫松
滩头细草接疏林,浪恶罾船半欲沉。
宿鹭眠洲非旧浦,去年沙觜是江心。
蛮歌豆蔻北人愁,松雨蒲风野艇秋。
浪起鵁鶄眠不得,寒沙细细入江流。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为您写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浪淘沙二首
唐·皇甫松
浪淘沙
滩头细草接疏林,浪恶罾船半欲沉。宿鹭眠洲非旧浦,去年沙觜是江心。
浪淘沙
蛮歌豆蔻北人愁,松雨蒲风野艇秋。浪起鵁鶄眠不得,寒沙细细入江流。
赏析:
皇甫松的这两首《浪淘沙》描绘的是一幅生动的江景图。初春的江岸,滩边细草茂密,林疏叶稀。风急浪恶,罾船几将被淹没。白鹭栖宿的沙滩不是过往的码头,沙子入水的响声增添了几分凄凉之感。狂风暴雨后的江面上传来声声感叹。这次的旅程根本就没盼到习习清风。放眼望去看到波涛滚滚连着蓝天江水碧蓝蓝的海也只不过给人一些漂泊的伴侣总之还引出许多愁绪。“风”是愁,“水”还是愁,“风”与“水”都成了诗人愁绪的化身。皇甫松这两首《浪淘沙》在艺术表现上富有特色。它成功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首先是比拟。如第一首诗中用“浪恶”来形象地表现波涛汹涌的浪花扑上船舷的情景。其次是用“滩头细草”与“疏林”对照,更显出滩险林疏的特点,以有情的绿洲来衬托无情的滩流,更见其苦涩凄婉。再次是情景交融。《浪淘沙二首》为作者旅居湘楚时的作品。一个人在寂寞的舟行中孤寂惆怅的情绪像绵延不断的山云一直挂在胸际。“宿鹭眠洲非旧浦”出于唐张祜《题姑苏亭》:“树映青楼梦不回,水鸡长警鹭眠初”,入前作过些修正;鸥鹭虽“眠”,并不是遗忘本性的无所营心之所应任舒乐的大自然是虽感潮头雷吼令人望而却步更和哲人在争人生的优先排列意表来景色照管恰出没有睡拢不曾精神也许求芦苇相依得到些许慰藉这环境却带有荒寒寂寞凄怆的意味所以当读到“寒沙细细人如屑”时诗人凄苦的心情已跃然纸上最后是运用双关。“鵁鶄”是鸟名,又称“交胫鸟”,常居于水际,此诗中它受风浪的惊扰而不能安眠,因此诗中以它的处境来寓诗人的心情。“寒沙细细人如屑”中的“屑”字双关滩中细沙如人纷纷落屑与诗人心境之纷乱而飘零无着落恰如暗合。此外这首诗在结构上与七绝亦有相似之处,四句诗中第一句即点明描写的景物地点特色;第二句和第三句各铺垫一层;第四句便水到渠成地照应开头加以点题;而且上下映衬、浑然一体、更给人以余音绕梁之感。这两首诗还用了今昔对比法。前一首把过去和现在分成两幅画面来写,由滩头的荒凉和罾船的危险上忆及往昔的繁荣,再从今昔对比中产生出兴亡之感和世事之叹;而后一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寓深厚之情感于自然之中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并且这首诗很注意寓深沉的感情于平淡的句中使人读来字里行间显得摇曳多姿百转千回并显得格调高雅清空幽峭这也正可以补某些粗制滥造之诗直露浮滑浅薄之弊。
译文:
浪淘沙·滩头细草接疏林
滩头的细草已长到疏林边,风急浪恶罾船几乎要沉没。白鹭栖宿的沙滩已不是往日的渔村,而就在去年沙嘴正好处于江心间。
浪淘沙·蛮歌豆蔻北人愁
南方的歌谣和带刺的豆蔻在北地人听来很愁人,风吹松树雨打蒲苇小艇在野外度过凄秋。江面惊涛骇浪鸥鸟不能入眠,沙滩带寒沙子入江缓缓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