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桂未谷明经以旧藏山谷诗孙铜印见赠》清黄景仁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清] 黄景仁

《桂未谷明经以旧藏山谷诗孙铜印见赠》原文

我友曲阜冬卉子,六书摹印真吾师。

铸金同用范沙法,颠倒斯籀同儿嬉。

柳闲锻灶每相过,箧中字书随所携。

脱囊赠我一铜印,精绝审是泼蜡为。

朱文字减土数一,仿佛西江派中人所遗。

不然即是吾家子耕绍谷辈,云山谷孙系以诗。

鸾翔虬结一入手,我欲拜赐心然疑。

我祖诗可祖天下,凡能诗者宜当之。

若资华胄便窃据,不患造物嗔吾私。

虽然一语敢相质,斯道不绝危累棋。

文章千古一元气,支分派别徒费词。

几人眼光认针芥,学者蚁附缘条枝。

雄深一变为饤饾,精华已竭存糟醨。

康庄不由入鼠穴,细寻牛毛披茧丝。

强将谱系溷初祖,九原可作夫谁欺。

摩围派衍源屡竭,皖公云封人莫窥。

我生衰门更才劣,岂有笔力能振支。

但将此印印家集,一编世守侪尊彝。

北平学士今巨手,后先心印无差池。

李洪之编任史注,薰蕤灌露穷搜披。

埽除荆莽出光焰,我翁斯文今在兹。

不信请将我言质,报赠愧匪琼琚辞。

现代文赏析、翻译

《桂未谷明经以旧藏山谷诗孙铜印见赠》赏析

这首七言古诗展现了诗人对友人赠印的珍视与复杂思考。诗中"铸金同用范沙法"四句,以铸造工艺为喻,暗指诗歌创作需要精湛技艺,而"颠倒斯籀同儿嬉"则道出艺术创作的自由本质。铜印作为诗派传承的象征,"鸾翔虬结"的形容既写印钮形态,又暗喻诗脉的蜿蜒传承。

诗人对"山谷诗孙"身份的质疑尤为深刻:"我祖诗可祖天下"四句,提出真正的诗学传承不应依赖血脉,而应看重才学。这种见解突破了当时重视门第的局限,显示出诗人独立的文艺观。后文"文章千古一元气"的论述,更表明他反对门户之见,主张回归文学本真。

艺术特色上,诗人善用比喻,如"学者蚁附缘条枝"的意象生动讽刺了盲目追随的学风。语言风格古朴凝重,用典自然,如"九原可作"出自《礼记》,"薰蕤灌露"化用《楚辞》,显示出深厚的学养。

现代文译文:

我的友人曲阜冬卉子,研习六书篆刻堪称我师。采用范沙铸金法,把玩斯籀文字如孩童嬉戏。常在柳下锻灶旁相聚,随身携带箱中书册。慷慨赠我一方铜印,精美绝伦应是蜡模所制。朱文减笔的篆字,依稀是西江诗派遗物。或许是我族子耕、绍谷等人所传,号称山谷诗孙的印信。

龙飞凤舞的印文刚入手,我欲拜受却心生疑虑。我先祖的诗作可冠绝天下,但凡善诗者皆可承继。若仅凭世家身份僭越,不怕造物主责我偏私?虽如此仍冒昧相问:诗道衰微如累卵危局。千古文章本同源,分流派系徒费言辞。几人能具慧眼识真谛?学者如蚁附枝盲目追随。雄浑深邃沦为琐碎,精华耗尽只剩糟粕。舍弃大道钻牛角尖,纠缠细节如剥茧抽丝。

强将谱系混同始祖,黄泉之下能欺骗谁?摩围诗派源流枯竭,皖公云雾遮蔽难窥。我生衰门才具平庸,哪有笔力振兴支脉?只将此印钤盖家集,一编传世如同尊彝。北平学士当今大家,先后印证毫无差池。李洪编撰任史作注,穷搜博采如沐香露。披荆斩棘重现光芒,我先祖文脉今得延续。若不信请验我此言,回赠愧无美玉相酬。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