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集吴香亭太常斋见所藏孙雪居董香光书画合册作歌》清黄景仁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清] 黄景仁

《集吴香亭太常斋见所藏孙雪居董香光书画合册作歌》原文

人言诗妙画难尽,我言是诗皆画境。

人言书妙从画参,我言画亦书理兼。

云闲董尚书,书法昔无敌。

挥写唐人五七言,金壶汁破霞笺色。

汉阳太守孙雪居,力追诗意为补图。

忽忘笔墨在何许,时见云烟空欲无。

咫尺何论万里势,萧瑟苍茫极能事。

是书是画两不分,呵成一片青霞气。

汉阳烟树连晴川,两公宦游争后先。

我亦楼头访崔颢,昔人不见心茫然。

古人多少登楼客,名籍谁应跨鹤仙。

太常先生重毫素,不薄今人尤爱古。

寒宵觞客观宝台,墨光酒气相旋舞。

我于斯事罕一优,不嫌百读揩昏眸。

祇今墨妙知谁似,俯仰人间三百秋。

现代文赏析、翻译

《集吴香亭太常斋见所藏孙雪居董香光书画合册作歌》赏析

这首题画长歌展现了诗人对诗书画艺术的独特理解。开篇即以辩证思维打破常规认知:"人言诗妙画难尽,我言是诗皆画境",提出诗画同源的艺术主张。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赞美董其昌书法如"金壶汁破霞笺色"的绚丽,孙雪居绘画"忽忘笔墨在何许"的忘境;继而描绘书画合璧产生的"青霞气"艺术效果;最后转入对古今艺术传承的感慨,在"墨光酒气相旋舞"的雅集氛围中,表达"俯仰人间三百秋"的时空浩叹。

诗中"咫尺何论万里势"二句,既是对孙雪居绘画意境的精准概括,也暗含中国艺术"小中见大"的美学追求。"是书是画两不分"更直接点破中国书画同源的艺术本质。结尾处诗人将个人置于历史长河中,在崔颢题诗的黄鹤楼意象里,完成了一次跨越三百年的艺术对话。全诗既是对具体书画的品评,更是对中国艺术精神的深刻诠释。

现代文译文: 人们常说诗意难以用画表现,我却说所有好诗都是画境。人们说书法奥妙需从画中参悟,我却说绘画也包含着书法原理。

闲云野鹤的董其昌尚书,往昔书法堪称无敌。挥毫书写唐人五七言诗,墨色如金壶琼浆浸透霞光笺纸。汉阳太守孙雪居先生,竭力追摹诗意补绘成图。忽然忘却笔墨所在,但见云烟缥缈似有还无。

咫尺画面怎容万里气势?萧瑟苍茫却显非凡功力。是书法是绘画已难分辨,呵气间凝成一片青霞之气。汉阳的烟树连接晴川阁,两位先生仕途先后争辉。我也曾登楼寻访崔颢足迹,古人不见令我心中怅惘。

古往今来多少登楼客,谁能名列跨鹤仙班?太常先生珍视笔墨丹青,不轻今人更爱古人手泽。寒夜设宴邀客赏珍品,墨色光辉与酒香共舞。我对此道少有专长,却不厌百次擦拭昏花老眼细观赏。如今这般精妙笔墨还有谁能比拟?俯仰之间已过人间三百秋光。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