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暮春感怀》唐戴叔伦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戴叔伦

《暮春感怀》原文

杜宇声声唤客愁,故园何处此登楼。

落花飞絮成春梦,剩水残山异昔游。

歌扇多情明月在,舞衣无意彩云收。

东皇去后韶华尽,老圃寒香别有秋。

四十无闻懒慢身,放情丘壑任天真。

悠悠往事杯中物,赫赫时名扇外尘。

短策看云松寺晚,疏帘听雨草堂春。

山花水鸟皆知己,百遍相过不厌贫。

现代文赏析、翻译

《暮春感怀》现代文译文:

杜鹃声声啼叫勾起游子愁绪,故园渺茫何处能让我登楼远望?飘落的花瓣纷飞的柳絮织成春日的幻梦,残留的溪水凋零的山色已非旧日同游景象。多情的歌扇仍在明月下轻摇,无心的舞衣却让彩云黯然收场。春神离去后美好时光消逝殆尽,唯有老园中清冷的幽香诉说别样秋光。

年过四十依然默默无闻,慵懒身躯放任在山野间保持本真。悠悠往事都化作杯中浊酒,显赫声名不过如扇外浮尘。拄着短杖在松寺看晚云舒卷,垂着疏帘于草堂听春雨滴嗒。山花水鸟都是我的知心好友,哪怕日日相见也不厌弃这份清贫。

赏析:

诗人这首七律以暮春景象为引,展现了中年文人的典型心境。全诗采用"物我相融"的抒情方式,通过八组精妙意象的并置,构建出时空交错的立体画卷。

艺术特色上,诗人善用对比手法:"落花飞絮"的绚烂与"剩水残山"的萧索,"歌扇多情"的热闹与"舞衣无意"的寂寥,形成强烈张力。颈联"东皇去后"的典故运用不着痕迹,将神话意象自然融入现实感受。

情感脉络呈现跌宕之势:前四句写景含愁,五至八句转入人生慨叹,后八句则展现超脱之态。最妙在尾联"山花水鸟皆知己",将陶渊明式的隐逸情怀推向新境,不是被迫的安贫乐道,而是主动选择的精神富足。

诗中"四十无闻"的自我解嘲,实则是唐代中层文人的典型困境写照。诗人以看似散淡的笔触,完成了对功名价值的诗意解构,在暮春的残景里寻得永恒的精神家园。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