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哭郭仲微三首其一》宋宋祁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宋祁

《哭郭仲微三首其一》原文

仓卒闻婴疾,何辜遂没身。

哭筵同产子,霜寝未亡人。

冢有邢山旧,天为京兆邻。

想君赍志恨,不使白杨春。

现代文赏析、翻译

《哀思的重量——诗人<哭郭仲微三首其一>深度解析》

这首悼亡诗以五个层次展开沉痛哀思。首联"仓卒闻婴疾,何辜遂没身"以急促的节奏切入,用"仓卒"与"何辜"构成强烈反差,凸显生命无常的残酷。诗人不解地质问:为何善良之人突遭厄运?这种质问中包含着对天道不公的隐晦控诉。

颔联"哭筵同产子,霜寝未亡人"转向生者的悲痛,通过"同产子"与"未亡人"的对仗,构建出家族哀伤的完整图景。"霜寝"意象尤为精妙,既暗示遗孀独守空床的凄凉,又以"霜"字暗喻心境的寒冷,与"哭筵"的热闹形成冷暖对比。

颈联"冢有邢山旧,天为京兆邻"转入地理空间的书写。邢山旧冢与京兆新坟的对应,既写实又象征,暗示逝者虽入土为安,却与生前生活环境形成永恒阻隔。"天为邻"的想象,将悲痛升华至宇宙层面。

尾联"想君赍志恨,不使白杨春"最为动人。诗人代逝者立言,"赍志恨"三字浓缩了人生未竟之憾。而"白杨春"的否决,不仅指墓树不再逢春,更隐喻所有生命欢愉随死亡戛然而止。这种否定式表达,比正面描写哀伤更具穿透力。

全诗在时间维度上,从听闻噩耗、丧礼场景延伸到永恒哀思;在空间维度上,由病榻、灵堂拓展至坟冢、天际。诗人以严谨的律诗结构,承载着喷薄而出的情感,展现了宋代士大夫悼亡诗"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审美特质,在节制中见深沉,在规范中显真情。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