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唐] 王建
空城雀,何不飞来人家住,空城无人种禾黍。
土间生子草间长,满地蓬蒿幸无主。近村虽有高树枝,
雨中无食长苦饥。八月小儿挟弓箭,家家畏向田头飞。
但能不出空城里,秋时百草皆有子。报言黄口莫啾啾,
长尔得成无横死。
《空城雀》现代文译文:
空城里的麻雀啊, 为何不飞到有人家的地方居住? 空城里已无人耕种稻谷。 你们在土缝里产卵,在杂草间哺育, 满地的野草反倒成了无主之地。
邻近村庄虽有高大的树木, 但阴雨连绵时仍要忍饥挨饿。 八月里孩童们拿着弓箭玩耍, 家家户户都怕你们飞向田间觅食。
只要不离开这座空城, 秋天时各种野草都会结籽。 告诉那些雏鸟别再啾啾哀鸣, 在这里你们才能平安长大,免遭横祸。
赏析:
诗人这首《空城雀》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战乱后城乡的凋敝景象。诗人通过"空城雀"这一意象,巧妙地将自然生灵的生存困境与人类社会的变迁联系起来。
诗歌开篇以对话形式,质问麻雀为何留恋空城,实则暗示了农村的凋敝更甚于城市。"土间生子草间长"四句,描绘了麻雀在荒芜城池中的生存状态,杂草丛生反成其庇护所,讽刺中带着悲悯。
中段笔锋转向农村,"近村虽有高树枝"四句揭示了农村同样艰难的生存环境:天灾导致食物匮乏,人祸(孩童射猎)更添威胁。这种城乡皆荒的描写,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普遍困境。
结尾处诗人以劝诫口吻,指出空城反而是相对安全的栖息地。"百草有子"与"无横死"形成强烈反差,暗示在乱世中,连麻雀都不得不选择在废墟中求生存。全诗以雀喻人,通过麻雀的生存智慧,隐晦表达了乱世百姓的生存哲学,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刻体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