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黄庭坚
花光渐寒食,木燧催国火。
沽酒鸟劝人,怀贤吾忘我。
事往堕甑休,心知求田可。
可人不在眼,樽俎思促坐。
有生常倥偬,无暇天所课。
不解闻健饮,俄成一蓬颗。
泥钧埏万物,寒暑勤五佐。
岂其怀爱憎,私仗我穷饿。
醉招魂不来,浪下巫阳些。
梦成少年嬉,走马章台左。
《对酒次韵寄怀元翁》现代文译文:
寒食将近花色渐淡,钻木取火催促着改火时节。买酒时听见鸟鸣似在劝饮,怀念贤友让我忘却自身。往事如破甑不必回顾,心里明白求田问舍未尝不可。可心的人不在眼前,对着酒杯就想起促膝谈心的时光。人生总是匆忙劳碌,哪有闲暇完成上天的功课。不明白为何总听说要豪饮,转眼间已成坟头一抔土。造化如陶匠塑造万物,寒暑如五位辅臣轮值勤政。天道岂会怀有爱憎,偏要让我独受贫饿之苦。醉中招魂故人不至,空念着巫阳招魂的咒语。梦里重回少年嬉游,策马经过章台路的左侧。
赏析:
这首对酒抒怀之作展现了诗人晚年的典型诗风,在看似散淡的笔触中蕴含深沉的人生感慨。全诗以三个层次展开:
一、时节更迭中的生命自觉(前八句) 诗人从寒食改火的节气变化起笔,"花光渐淡"与"木燧催火"形成微妙对照,暗示生命在时光中的消磨。"沽酒鸟劝人"化用《诗经·小雅·伐木》典故,将自然声响转化为生命劝慰。随后以"堕甑""求田"的典故,展现历经沧桑后的豁达心态。
二、天道无常的哲学思考(中八句) "有生常倥偬"至"私仗我穷饿"构成严密的哲学思辨。诗人将人生比作"蓬颗"(坟茔),将自然规律喻为"泥钧埏物"(陶钧造物),寒暑更替如"五佐"(五行)轮值,最终发出对命运不公的诘问。诗人在此将庄子"天地不仁"的思想与个人际遇完美融合。
三、魂梦交织的终极慰藉(末四句) 结尾处笔锋陡转,醉中招魂的巫阳典故与章台走马的少年梦境形成强烈反差。这种虚实相生的手法,既延续了屈原《招魂》的悲怆,又暗含李商隐"此情可待成追忆"的怅惘,在时空错位中完成对生命困境的诗意超越。
全诗以"酒"为媒介,串联起节气物候、人生际遇、天道哲思三重维度。诗人将江西诗派的"点铁成金"手法发挥到极致,在短短二十句中化用《诗经》《庄子》《后汉书》等十余处典故,却能做到"用事而不觉",展现出"皮毛剥落尽,唯有真实在"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