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黄庭坚
帝省具茨,在国南屏。笃生韩公,补天子圣。文武韩公,其德庭方。靡职不宜,乃宣力四方。四方维则,归补我衮职。西羌不庭,王师濯濯。奏功不时,公请命行。公出抚师,王师矨矫。羌戎震惊,其薮泽是狩。复我王土,将筑於河之浒。人亦有言,功不在初,其溃於成。阴有齿牙,以猾覆城。天子圣神,知我公孔武。公虽归止,四方以无悔。京师之屏,公曰维许乐土。赫赫王命,北门是处。公治北门,有条有叶。夷根披节,蟊贼是伐。惠及寡,日用饮酒。万有千载,乐公寿考。公御宴喜,乐酒温克。宾秩醉饱,柔嘉维则。维公之德,万有千岁。畀公遐福。陟彼具茨,松柏孔硕。若济巨川,维舟檝是度。瞻彼具茨,有渰其阴。如彼岁旱,视公作霖。公至北门,河润九里。公归本朝,万物露雨。帝顾具茨,公归庙堂。为天下师傅,於大隗有光。於大隗有光,公寿考无疆。
《具茨颂》现代文译文:
帝王巡视具茨山,那是国都南方的屏障。这里诞生了韩公,辅佐圣明天子。文武双全的韩公,德行方正坦荡。无论任何职务都胜任,于是效力于四方。四方以他为典范,归来补任朝廷要职。西羌不来朝贡,王师威武雄壮。战功未能及时上奏,韩公主动请命出征。韩公出京安抚军队,王师立刻军容整肃。羌戎部落震惊不已,在沼泽地带被围猎。收复我朝疆土,将在黄河岸边筑城。人们常说,功业不在开头显赫,而容易在成功时溃败。暗中有奸佞之徒,如利齿般企图颠覆城池。天子圣明神武,深知韩公勇猛非常。韩公虽已归朝,四方仍无后顾之忧。京师的屏障,韩公说许地是安居乐土。显赫的王命,任命他镇守北门。韩公治理北门,政令条理分明。铲除祸根清除枝节,讨伐奸佞小人。恩惠遍及孤寡,百姓日日欢饮。千秋万载,祝愿韩公长寿安康。韩公设宴欢庆,饮酒温和有度。宾客尽兴醉饱,柔美合乎礼仪。韩公的德行,必将流传万载千年。赐予韩公远大的福泽。登上那座具茨山,松柏高大挺拔。若要渡过巨川,需要舟楫相助。遥望具茨山,云气遮蔽山阴。如同大旱之年,期待韩公降下甘霖。韩公来到北门,恩泽如河水滋润九里。韩公回归朝廷,万物如沐雨露。帝王眷顾具茨山,韩公入朝为相。成为天下师表,使大隗山增光。大隗山因此增光,韩公寿数永无疆界。
赏析:
这首《具茨颂》是诗人为颂扬韩琦功绩所作的庙堂颂诗,具有典型的宋代颂体诗特征:
一、结构布局 全诗采用"总-分-总"结构,开篇点明具茨山与韩琦的渊源,中间详述其文治武功,结尾升华至"天下师傅"的高度。三个"公归"形成递进式结构,体现韩琦从边疆到中枢的地位变迁。
二、艺术手法 1. 双关修辞:"具茨"既是地理名称,又暗喻韩琦如高山般巍峨。"河润九里"既写实景,又喻德政广被。 2. 对比映衬:将"岁旱"与"作霖"、"阴有齿牙"与"公孔武"对照,突出韩琦的砥柱作用。 3. 象征体系:构建"松柏-巨川-霖雨"的意象链,塑造韩琦作为国家栋梁的形象。
三、思想内涵 1. 体现宋代士大夫"出将入相"的理想人格,文武兼备的韩琦正是这种典范。 2. 通过"蟊贼是伐""夷根披节"等表述,反映北宋中后期改革派的政治主张。 3. "为天下师傅"的定位,彰显了宋代文治思想中"以儒立国"的核心价值。
四、历史价值 诗中"西羌不庭"等记载可印证宋仁宗时期西北边患,而"北门是处"等句则保存了北宋东京城防的重要史料,具有补史之阙的功能。
此颂虽为应制之作,但诗人以"点铁成金"之笔,将程式化的颂体写出新意,在铺陈中见筋骨,于藻丽处存风骨,展现了江西诗派"以故为新"的创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