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同唐宜之过枫溪访卞子厚先生》明魏学洢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魏学洢

《同唐宜之过枫溪访卞子厚先生》原文

故人卧穷巷,泠然护幽独。

入门狭于舟,偃蹇数椽屋。

梅雨夜来过,床趾秀苜蓿。

残书四五卷,石枯毛颖秃。

敝榻庋古画,淋漓潇湘竹。

中有梅道人,斜枝拖半幅。

迎风势掀舞,疑入筼筜谷。

稚子发散乱,闽音解呼六。

新从武夷来,生小武夷麓。

问之了不领,频笑眉纹蹙。

现代文赏析、翻译

《同唐宜之过枫溪访卞子厚先生》赏析

这首访友诗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隐士清居图。开篇"故人卧穷巷"四字即点明友人处境,而"泠然护幽独"则凸显其精神境界。诗人用"狭于舟"的夸张比喻形容门户之窄,以"偃蹇"状屋椽之简陋,在空间描写中暗含对主人安贫乐道品格的赞叹。

中段转入细节刻画:梅雨催生的苜蓿、残破的书籍、秃笔枯砚,构成清贫生活的真实写照。而"淋漓潇湘竹"的古画却昭示着主人超脱的精神世界,那幅梅道人画作中"斜枝拖半幅"的留白,恰似主人不慕荣利的人生姿态。"疑入筼筜谷"的幻觉,将画境与实境交融,展现文人雅趣。

结尾处稚子的出场别具匠心:散乱的头发、难懂的闽语、懵懂的神情,既增添生活气息,又以孩童的天真反衬主人的隐逸之志。结句"频笑眉纹蹙"的细节,让整幅清冷画面骤然生动,在不解与笑意间完成对隐士形象的最后一笔皴染。

现代文译文: 老友栖身在僻静小巷,清冷中守护着幽独心境。 进门通道比小船还窄,歪斜的屋檐下几根椽木支着陋室。 夜来的梅雨催生床脚苜蓿,四五卷残书伴着他, 石砚干涸毛笔秃。破旧的床榻上搁着古画, 墨色淋漓的潇湘竹图间,有幅梅道人作品—— 斜出的梅枝只画了半幅。迎风看那梅枝似在飞舞, 恍若置身竹林幽谷。孩童头发蓬松散乱, 操着闽地方言会数"六",刚从武夷山来, 自幼生长在那山脚下。问他话总是不明白, 频频笑着皱起眉头。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