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唐] 高骈
不将真性染埃尘,为有烟霞伴此身。
带日长江好归信,博罗山下碧桃春。
《烟霞真性:诗人<寄题罗浮别业>的隐逸美学》
现代文译文: 不愿让纯真心性沾染俗世尘埃, 只因有烟霞云霭常伴此身徘徊。 夕阳映照长江捎来归隐佳讯, 博罗山下碧桃绽放满目春彩。
赏析: 本诗展现了晚唐士大夫典型的精神追求。首句"不将真性染埃尘"以否定句式开篇,凸显诗人对世俗的疏离态度。"真性"二字既指道家崇尚的本真,又暗含儒家修身理念,体现唐代文人儒道互补的思想特征。
次句"烟霞伴此身"化静为动,将自然景物人格化。烟霞意象的选择颇具匠心:既实指罗浮山云雾缭绕的实景,又虚指隐士生活的飘逸超脱,物我交融的意境呼之欲出。
第三句笔锋转折,"带日长江"的壮阔景象与"好归信"的私密情感形成张力。落日余晖中的长江成为传递归隐意愿的信使,这个新颖比喻打破送别诗的常规表达,彰显诗人独特的艺术构思。
末句"碧桃春"的意象经营尤见功力。博罗山作为岭南道教圣地,碧桃既符合地域特色,又暗用王母蟠桃的仙话典故。一个"春"字收束全篇,将隐逸之乐具象为可视可感的盎然春意,达到情景理的完美统一。
全诗四句三层,由心志而景物,由景物而消息,终归于具体物象,章法严谨而不失灵动。在晚唐绮丽诗风中独标清格,体现了诗人作为武将诗人的另一面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