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唐] 杜甫
城上胡笳奏,山边汉节归。
防河赴沧海,奉诏发金微。
士苦形骸黑,旌疏鸟兽稀。
那闻往来戍,恨解邺城围。
标题:《城上的悲笳声中映山边的使节归期 漫途黄河防范奔涌须服从皇命往辽远的金微山
烈日烘烤的坚城,高地上随风悠悠扬起的黄沙里隐隐可听到凄厉的胡笳声,那种突如其来与紧张悠远都蕴涵其中,构成了幽居于人世的微妙纷乱的诗意图景。让人恍惚想起了子卿城外草离别的音声与荧惑星球处易城的古今横断。看山边款款归来的汉家节使,如夕阳斜照,收起了午间正热的颜色。由沧州海边而至荒远的金微山,将遵从诏令完成驱赶朔风般的任务。这种进程给人无尽的期盼和一缕悲哀的温暖。
在这一宏大与悲壮的主题背景下,一个鲜活而鲜为人知的微观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他在长期辛苦劳作后皮肤显得黢黑,旌旗疏落以至于鸟兽都不愿意靠近他;在风吹日晒的沙尘暴与无情的岁月中,他在戍边战壕中不断来回奔走。哪里还会听到这样的往来奔波的戍边人呢?在那样的大环境中,他是唯一无法解开邺城之围的人。
诗人的笔触细腻而深情地描绘出这一人物形象,使我们在千年之后依然能感受到他的艰辛与无奈。诗人以个人的视角和情感体验,揭示了那个时代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战争的残酷,也表达了他对和平的向往和对生命的尊重。
这就是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六》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思考,一首诗歌就是一个人和一个时代的记忆和思考,是我们探索历史和人性的一扇窗户。
译文:城头之上,胡笳的声音幽怨凄厉,山边疆界,汉家使节的队伍归来。从防备黄河之水流入大海,奉皇命前往辽远的金微山。戍边士卒劳累,身体黝黑,旌旗稀疏,连飞鸟走兽都难得看见。怎么还会有人往来戍边,只能解散邺城的包围。